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江苏省无锡市前洲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秦禾刻诗

       秦禾者,字如农,无锡人也。高祖观,以文名冠天下,苏门四学士也。嘉靖二十三年乃第,武康县,累功擢南京工部主事,后迁金华府知府,调永昌,卒于任。

       公操守颇有古贤之风,为政廉仁,数十年无所取于民,不受竿牍。客至,去,题其馆壁曰:“爱民如子,嫉客若仇。”尝捐俸请托,免武康修河夫五百名,百姓不知也。值岁荒,饥馑遍地,公开仓赈济,或阻之。曰:“俟上峰文檄至,民无孑遗。有谴,吾自任之。”遂发谷数千石,万余人。

       长肆力为古文词,其诗作颇有孟郊沉郁之致。孟郊,字东野,湖州武康人,清寒终身,为人耿介。其为诗也,悟道伤心,多写世态民瘼,有“郊寒岛瘦”之誉。然所传者不多,佳作多亡佚。公惜之,于武康遍访东野遗作,终得宋本《东野集》十卷,亲刻之。迨公内转还朝,身无长物,负笈而去,唯一箱《东野集》,将以赠亲故。乡梓皆公之高义,遂树“武康令锡山秦公遗爱碑”,表公贤劳,永不忘。

       【注】①嘉靖:明世宗年号。②竿牍:竹简为书,指书信,这里特指请托信。③孑遗:遗留。④迨:等到。

(1)、下列句子中的“于”与“于武康遍访东野遗作”中的“于”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每假借藏书之家 B、今诸生学太学 C、厅事之东北角 D、往来荒村野水之间
(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秦禾在嘉靖年间考中进士,到多地做过知县、知府等地方官。 B、第二段介绍秦禾勤政爱民的事例,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描写,多角度展现了一个体恤民情、敢于担当的廉吏形象。 C、武康百姓为秦禾树碑立传,一方面是因为他为政廉仁,另一方面也因为他为抢救孟郊诗作作出了巨大贡献。 D、秦禾勤政之余,酷爱诗文创作,凭借着和孟郊接近的诗风而名扬天下,位列“苏门四学士”之一。
(3)、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武康县                    ②万余人    

③乡梓皆公之高义       ④永不忘  

(4)、翻译下列句子。

①长肆力为古文词,其诗作颇有孟郊沉郁之致。

②负笈而去,唯一箱《东野集》,将以赠亲故。

举一反三
阅读

(一)

墨君堂记

(宋)苏轼

凡人相与号呼者,贵之则曰公,贤之则曰君,自其下则尔、汝之。虽公卿之贵,天下貌畏而心不服,则进而君、公,退而尔、汝者多矣。独王子猷谓竹君,天下从而君之无异辞。今与可又能以墨象君之形容,作堂以居君,而属余为文,以领君德,则与可之于君,信厚矣。

与可之为人也,端静而文,明哲而忠,士之修洁博习,朝少磨治洗谁,以求交于与可者,非一人也,而独厚君如此。君又疏简抗劲,无声色臭味,可以娱悦人之耳目鼻口,则与可之厚君也,其必有以贤君矣,世之能寒燠人者,其气焰亦来至若雪霜风雨之切于肌肤也,而士鲜不以为欣戚丧其所守。自植物而言之,四时之变亦大矣,而君独不顾。虽微与可,天下其孰不贤之?然与可独能得君之深,而知君之所以贤。雍容谈笑,挥洒奋述而尽君之德。雅壮祜老之容,被折偃仰之势。风雪凌厉以观其操,崖石荦确以致其节。得志,遂茂而不骄:不得志,瘁瘠而不辱。群居不倚,独立不惧。与可之于君,可谓得其情以尽其性矣。虽不足以知君,愿从与可求君之昆弟子孙族属朋友之象,而藏于吾室,以为君之别馆云。


(选自《苏轼文集》)

(二)

墨君堂

(宋])文同

嗜竹种复画,浑如王掾居。

高堂倚空岩,素壁交扶疏。

山影覆秋静,月色澄夜虚

萧爽只自适,谁能爱吾庐?

(选自《中华竹韵》)

[注释]①与可:文同,字与可,宋代画家、诗人。称竹为“君”始于王子猷,称墨竹为“墨君”则是文同的首创。文同是苏轼的表兄,苏轼的墨竹师从文同,两人情高谊雅,有不少酬和的诗文。②寒燠(yù):寒冷与温暖。③欣戚:欣喜和悲伤。④偃仰;俯伏仰起。⑤荦(luò)确:怪石嶙峋的样子。⑥王掾:即王徽之,字子猷,东晋名士、书法家。曾借别人的住宅居住,令种竹子,说“何可一日无此君”。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