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苏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评(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北风乍起时

叶倾城

    看完电视以后,老王一整夜没睡好。第二天一早就匆匆给武汉打电话,直到9点,那端才响起儿子的声音:“爸,什么事?”他连忙问:“昨晚的天气预报看了没有?寒流快到武汉了,厚衣服准备好了吗?要不叫你妈妈寄……”

    儿子漫不经心:“不要紧的,还很暖和呢,到真冷了再说。”他絮絮不休,儿子不耐烦了:“知道了知道了。”搁了电话。

    他刚准备再拨过去,铃声突然响起,是他住在哈尔滨的老母亲,声音颤巍巍的:“天气预报说,北京今天要变天,你加衣服了没有?”疾风阵阵,从他忘了关好的窗缝里乘虚而入,他来不及答话,已经结结实实打了个大喷嚏。

    母亲急了:“已经感冒了不是?怎么这么不听话?从小就不爱加衣服……”絮絮叨叨,从7岁时的“劣迹”一直说起。他赶紧截住:“妈,您那边天气怎么样?”老人答道:“雪还在下呢?”

    他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在寒潮乍起的清晨,他深深牵挂的,是北风未抵达的武汉,却忘了匀一些给北风起处的故乡和已经年过七旬的母亲。

    人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竟是这样的?老王自己都有点发蒙。

(注:乍:忽然,突然。武汉:湖北省省会,在我国中部。哈尔滨:黑龙江省省会,在我国东北。)

(1)、“絮絮不休”和“絮絮叨叨”意思相近,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它们的意思是:。从老王和他母亲“絮絮不休(絮絮叨叨)”中,你体会到一份情意。

(2)、儿子对老王的“絮絮不休”态度怎样?你分别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

(3)、请你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展开想象,“他不由自主地愣住了”会怎么想,把想法写在横线上。

(4)、“人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竟是这样的?老王自己都有点发蒙。”句子中“这样”的亲情是怎样的?

举一反三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大地的耳朵

    ①小时候,讨厌冬菇,嫌它丑。黑黑的一朵,像巫婆身上诡谲的袍子,每每在饭桌上见到它,筷子总绕道而逃。弟弟受我影响,也把冬菇当敌人.

    ②妈妈的拿手好莱是冬菇焖鸡,我一见便皱眉,觉得大好鸡肉被那可憎的冬菇白白糟蹋了,感觉就好似香喷喷的一锅白粥里,无端掉入了黑漆漆的老鼠屎。

    ③聪明的妈妈,察觉了我和弟弟的异状。有一回,刻意用筷子夹起一朵冬菇,微笑着问:“你们看,这像什么?”

    ④我闷声闷气地应道:“黑色的鬼。”

    ⑤弟弟鹦鹉学舌,也说:“像鬼,黑色的鬼。”

    ⑥妈妈好脾气地应道:“冬菇不是鬼啦,它是大地的耳朵。”

    ⑦嘿,大地的耳朵?这个新鲜的比喻一下把我和弟弟的好奇心全撩起来了,我俩齐齐竖起耳朵来听。

    ⑧妈妈饶有趣味地说道:“人间每天都有许多有趣的事情发生,大地好奇,便把长长的耳朵伸出地面来听。”经妈妈这么一形容,那朵圆圆的冬菇落在眼里,果然像一只铆足全劲来偷听的耳朵。妈妈继续说道:“大地的耳朵,听觉敏锐,你们吃了它,同样可以拥有耳听千里的能力!"

    ⑨耳听千里?呜哇,太棒了呀!我和弟弟的筷子,都不约而同地伸向盘子里那一只只”大地的耳朵”……

    ⑩万万没想到,这一吃,便上瘾了。

    ⑪品质上好的冬菇,硕大肥厚,一触及嘴唇,便有一种绵密温厚的感觉。在与鸡肉长时间焖煮的过程中,它吸尽了肉的精华,吃起来像是一块嫩滑的黑色油膏,但又绝对没有脂肪那种油腻感,这种味道是独树一帜的。

    ⑫盲目地相信冬菇有助听觉,吃着吃着,果然便养成了‘‘耳听八方’’的能力。然而,有时,不小心听到了一些飞短流长的谣言,听到了一些令人义愤填膺的负面消息,听到了一些叫人恶心的言谈,我便衷心希望,自己不曾吃过那么、那么多的冬菇。

    ⑬小小一道冬菇焖鸡,盛满了童年的快乐回忆,还有温馨的伦常亲情。每回闻到那一股熟悉的味道,母亲慧黠(聪明而狡猾)的笑容,便清晰浮现。我们在无数无数半真半假的故事中成长,我们在一则一则美丽的谎言里接受了许许多多原本为我们所抗拒的东西,那样的一个成长过程,幸福而美好。而全心全意相信冬菇是“大地的耳朵”的那些岁月,是人生的无尘岁月,澄净明洁。

    ⑭一日,我刻意用筷子夹起一朵冬菇,微笑着问:“看,这像什么?’’

    ⑮孩子缺乏我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老老实实地应道:“像冬菇。”

    ⑯我说:“不是啦,它们是大地的耳朵……”

    ⑰这时,三双黑黑的眸子专注盯着我看,晶晶的亮光,为饭桌上那盘冬菇镀上了一层美丽的釉彩.…..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