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五校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第一次联考试卷

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准是(      )
A、社会财富的多少  B、不仅要看经济发展状况,而且还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实现 C、国家综合国力在世界的排名  D、公民政治权利是否得到保障
举一反三
“水过不去,拿命来铺,这是一个老党员为人民许下的誓言。大发渠,云中穿,大伙吃上了白米饭。三十六年,为梦想跋涉,僵直了手指,沧桑了面孔,但初心不变。”这是央视给2017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黄大发的颁奖词。

36年来,黄大发忠实践行“修渠、致富”的誓言,带领群众绝壁凿天渠,建成一条跨3座大山、大小9个悬崖,主渠长7200米、支梁长2200米的水渠,解决了当地的缺水问题,被当地群众称为“当代愚公”。

草王坝曾缺水严重,村里人去最近的水源地挑水来回要走两个小时.1958年,黄大发当选草王坝大队长。他许下承诺“一定要想方设法通上水,让大家吃上米饭”。这句话成了黄大发的人生信条。由公社牵头,村里组成施工队,黄大发任指挥长,开始修建“红旗大沟”,但由于资金、技术等原因,工程只打通了116米长的隧道,水渠被废弃。但黄大发心中始终有一个执念:我是村支书,有责任修通水渠,解决村里人畜饮水问题,改变贫困现状。1989年,54岁的黄大发向组织申请到枫香水利站跟班学习水利知识和开凿技术。

经过多方奔走和申请,1992年底,修渠工程立项。次年正月初三,水渠工程冒着大雪开工,黄大发既当指挥长又当技术员,年近六旬的他总是冲在最前面。在修擦耳岩段时,一处倒悬的崖壁成了难题,黄大发把麻绳系在自己身上吊下悬崖测量。修渠期间,黄大发的女儿和孙子相继因病去世,黄大发承受着悲痛,坚守在修渠一线,1994年,水渠的主渠贯通,河水第一次满满地流进草王坝村,群众给这条渠命名为“大发渠”。

水渠修好后,为了兑现“致富”的诺言,黄大发把精力又放在脱贫致富上。他先后带头搞起养殖业、种植业,带领群众“坡改梯”,昔日的荒山荒坡变成了良田。

请问:感动中国人物、共产党员黄大发36年始终不变的“初心”是什么?而他践行初心的过程又表现出他身上具有哪些可贵的品质?(答出4种即可)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