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实验探究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6-2017学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一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用CO还原Fe2O3 , 并在实验结束后用磁铁吸出生成的黑色粉末X进行探究.

[探究目的]分析黑色粉末X的组成,并进行相关实验.

[查阅资料]

I.CO还原Fe2O3的实验中若温度不同、受热不均时会生成Fe3O4 , 也能被磁铁吸引.

II.Fe3O4+8H+=2Fe3++Fe2++4H2O

(1)、[猜想假设]黑色粉末X的组成可能是,或二者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

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取少量黑色粉末X放入试管中,注入足量的一定浓度的盐酸,微热

黑色粉末逐渐溶解,同时有气泡产生,溶液呈浅绿色.

向上述试管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振荡

溶液没有呈现红色

实验①中产生气泡的离子方程式为

(2)、根据②中溶液未呈红色,不能推断出黑色粉末X中无Fe3O4 , 请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原因:
(3)、为了证明黑色粉末X中是否含有Fe3O4 , 该小组进行如图所示实验:

请根据数据分析说明黑色粉末X中是否含有Fe3O4

举一反三
三草酸合铁(Ⅲ)酸钾晶体K3[Fe(C2O4)3]·3H2O是制备负载型活性铁催化剂的主要原料,也是一种很好的有机反应催化剂,还是制感光纸的原料。实验室欲制备少量三草酸合铁(Ⅲ)酸钾晶体并开展相关检测实验。已知:K3[Fe(C2O4)3]·3H2O (Mr-491)为翠绿色晶体,难溶于乙醇:0C时在水中溶解度为4.7g,100℃时溶解度为117.7g。

Ⅰ.制备三草酸合铁(Ⅲ)酸钾晶体。步骤如图:

(1)制备三草酸合铁(Ⅲ)酸钾晶体,步骤1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为{#blank#}1{#/blank#},采用水浴加热的目的是{#blank#}2{#/blank#}
②步骤2的操作名称是{#blank#}3{#/blank#},步骤3采用冰水冷却的目的{#blank#}4{#/blank#}。
。(2)三草酸合铁(Ⅲ)酸钾晶体具有光敏性,在强光下分解生成草酸亚铁(FeC2O4)且产物中只有一种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lank#}5{#/blank#}。
Ⅱ.产品纯度的测定

常温下,取2.0g三草酸铁(Ⅲ)酸钾晶体溶于水配制成500mL溶液,用0.01mol/L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滴定来测定三草酸铁(Ⅲ)酸钾晶体的纯度,回答下列问题:
(3)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应该装在下图滴定管中{#blank#}6{#/blank#}(填“A”或“B”)。

(4)用0.01mol/L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滴走该溶液,滴走终点的判断依据是:{#blank#}7{#/blank#}。
(5)已知滴定25.00mL待测液消耗标准液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滴定前读数/mL滴定后读数/mL
10.1019.20
21.8520.75
30.0024.06


则该三草酸铁(Ⅲ)酸钾晶体的纯度为:{#blank#}8{#/blank#}(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6)配制0.01mo/L的高锰酸钾标准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然后用该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滴定,会导致测定结果{#blank#}9{#/blank#}(填“偏大”“偏小“或“不影响”)。

某化学小组同学为研究氯气制备和氯水的成分及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1】制备氯气。下图是实验室利用MnO2和浓盐酸反应制取纯净、干燥氯气装置图。

(1)M仪器的名称是{#blank#}1{#/blank#},①中反应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blank#}2{#/blank#}。
(2)②中存放的试剂的作用是{#blank#}3{#/blank#}
(3)⑤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blank#}4{#/blank#}。
(4)已知某温度下,将氯气通入氢氧化钾溶液中,发生反应为:Cl2+KOH——KCl + KClO + KClO3+ H2O(未配平),得到KCl,KClO,KClO3的混合液,经测定溶液中ClO与ClO的个数之比为3∶4,则被还原的氯原子与被氧化的氯原子的个数之比为{#blank#}5{#/blank#}。

【实验2】研究氯水性质。实验操作及现象如下表。

资料:淀粉的特征反应——遇I2变蓝色

 

实验2-1

实验2-2

实验操作(氯水均为新制)

实验现象

溶液变蓝

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5)实验2-1可证明氧化性{#blank#}6{#/blank#}(填“>”或“<”); 实验2-2中使溶液褪色的粒子是{#blank#}7{#/blank#}。
(6)证明氯水中含有氯离子的方案是{#blank#}8{#/blank#}。
(7)同学们发现久置的氯水会失去漂白性,溶液由黄绿色变为无色。为探究氯水失效的原因,进行实验:用强光照射盛有氯水的密闭广口瓶,并用传感器测定广口瓶中数据,得到下曲线。

上两图中曲线变化的原因是{#blank#}9{#/blank#}(用化学方程式和文字说明)。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