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文综历史9月月考试卷
——据葛剑雄《中国人口发展史》
材料二:
19世纪70、80年代,清政府向美国和欧洲分批派遣留学生,总计200余人。留学生侧重学习军事或与之密切相关的各门专业知识。多数人回国后凭借西学专长,得到了清政府的重视和任用,如严复、詹天佑等。
——摘编自《近代留学生与中外文化》
甲午战后,赴日留学出现高潮,到1905年,留日学生达8000余人,其中多为自费。在孙中山发动反清革命中留日生成为骨干力量,辛亥革命时留学生起到了关键作用,如邹容、黄兴等。民国时期,从世界各国归来的留学生成为社会变革的核心力量。他们中涌现出一批中国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奠基者和代表人物,而且随着中国革命的发展,产生了一些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革命家。
——摘编自《百年留学潮与中国现代化》
朝代 | 南方 | 北方 | ||
人口 | 占全国人口比例 | 人口 | 占全国人口比例 | |
唐朝天宝年间(742~756) | 2080万 | 40% | 3120万 | 60% |
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 | 5500万 | 65.5% | 2900万 | 34.5% |
材料一 下图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
从20世纪 70年代至80年代末,陆续发现了以玉器为主要随葬品的良渚文化大墓,琮、壁等玉礼器以及墓葬等级的差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发达程度。2007年发现良渚古城, 2015年确认水利系统, 这些都将良渚文化推到了国家文明的高度,2019年良渚古城遗址被列为世界遗产。如果没有对良渚80多年的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 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 中国在距今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已经存在如此成熟发达的文明社会。通过再现良诸文明的历史,可以发现它对其他新石器时代文化乃至后世中华文明, 均产生了礼制、艺术、文化等各方面的影响,这一过程同时见证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演进历程。 ——摘编自刘斌《良渚与中国百年考古——被低估的中国新石器时代》 |
材料二
魏晋时期开始, 我国北方黄河流域长期存在混乱局面,社会生产力受到严重破坏。相对地说,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则比较安定,北方的劳动人民大量向南迁徙。这不但为此后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而且带去了农业、手工业的先进生产技术。 自唐朝中叶以来, 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宋元时期, 江南地区已经取代中原成为新的经济中心。
——孟庆远等《中国古代史常识》
材料一 鉴于匈奴时常侵扰西北边郡,文帝采纳了晁错的建议——募民实边,通过优厚条件吸引民众充实西北边疆。到公元前127年,“募民徒朔方十万口”。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在西北边地设张掖、酒泉郡,置田官,“斥塞卒六十万人戍田之”,军屯戍边由此成为安置移民的一种主要方式。此外,政府还通过迁徙罪犯及家属戍边、迁降率于边郡等向西北边疆移民。这些政策既开发了边疆又保卫了边疆。
——摘编自翟麦玲《两汉西北边疆移民政策比较研究》
材料二 北人南迁基本概况简表
概况 | 魏晋南北朝时期 | 唐朝中后期及五代十国时期 | 宋金对峙时期 |
迁移持续时间 | 东汉末到南北朝末期 | 公元755年至五代十国末期 | 公元1126年至1279年 |
迁入地域范围 | 四川盆地、江南、江东地区 | 江南、江淮、荆湘以及岭南、闵中一带。 | 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甚至岭南和广西。 |
迁移人口数量 | 仅313年至450年就有90万人 | 仅“安史之乱”时期就有约100万人。 | 大约在500万人左右 |
——摘编自林宪生、王钦《中国古代北人南迁高潮的成国变化——基于推拉理论的分析》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