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江苏省南通市八一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贞观四年,皇帝欲重修乾元殿。张玄素谏曰:“臣闻阿房成,秦人散;乾元毕工,隋人解体。……今时功力,何如隋日?……承凋残之后,役疮痍之人,费亿万之功,袭亡隋之弊,甚于炀帝远矣。”“此役不息,亦同归于乱耳。”上叹曰:“吾思之不熟,乃至于是。”于是罢役。
——依据《贞观政要》等辑录
请回答:
材料一:唐太宗认为“夫欲盛而费广,费广而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耶”。为此,他沿用唐初的以庸代役制度……它规定:凡不愿服劳役的丁男,均可以拿绢或布代替,每天折合绢三尺,这叫做庸……此外,唐太宗还多次下诏减免赋税。如627年,山东遇大旱,他下令免除当年租税。628年关中发生旱灾,次年又命免去关中两年租税。
——摘自中学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清朝前期,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大量荒地被开垦,耕地面积由1645年的400余万顷增加到1724年的680余万顷;兴修水利,治理黄河和淮河;实行精耕细作,粮食产量有了明显提高,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得到普遍种植;棉花、烟草、茶树、甘蔗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经济作物。
——摘自中学历史课本七年级下册
材料一:“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秋色满苍梧。”
——李白:《哭晃卿衡》
材料二:中国古代有“学而优则仕”,“十年苦读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等这些社会现象,这些社会现象反映的是我国古代某一制度所带来的变化,它改变了无数底层学子的命运。
材料三:“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①关注民生,积极发展生产力
②重视人才,努力发展教育事业
③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
④政局稳定,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