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2017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快手刘

冯骥才

    ①人人在童年,都是时间的富翁。我有时待在家里闷得慌,就不免要到离家很近的那个街口,去看快手刘变戏法。

    ②快手刘是个摆摊卖糖的大胖汉子。随身背着的绿色小木箱,上面插着一排排廉价的棒糖。他变戏法是为吸引孩子们来买糖。戏法很简单,俗称“小碗扣球”。一块绢子似的黄布铺在地上,两只白瓷小茶碗,四个滴溜溜的大红玻璃球儿。他两手各拿一只茶碗,你明明看见每只碗下边扣着两个红球儿,你连眼皮都没眨一下,只见他一边叫天喊地,东指一下手,西吹一口气,嘿!四个球儿竟然全都跑到一只茶碗下边去了。

    ③有一次,我亲见他手指敏捷灵活地一动,把一个球儿塞在碗下边扣住,便想揭他老底,禁不住大叫:“在右边那个碗底下,我看见了!”“你看见了?”快手刘明亮的大眼珠子朝我惊奇地一闪:“不会吧!你可得说准了,猜错就得买我的糖。”“行!我说准了!”谁知快手刘突然把右边的茶碗翻过来:“瞧吧,在哪儿呢?”咦?怎么碗下边什么都没有呢?快手刘又把左边的茶碗掀开,同样也没有。球儿都飞了?只见他将两只空碗对口合在一起,举在头顶上,口呼一声:“来!”双手一摇茶碗,里面竟然哗哗响。打开碗一看,四个球儿居然又都出现在碗里面。怪,怪,怪!围看的人发出一阵惊讶不已的唏嘘声。“怎么样?你输了吧!不罚你钱,买块糖吃就行了。”我臊得脸皮发烫,在众人的笑声里买了块棒糖,站在围了几圈的人后边去。从此我只站在后边看了,再不敢挤到前边去多嘴多舌。他的戏法,在我眼里真是神奇无比,那时他是我最佩服的人。我童年和少年的许多时光,就是在他令人痴想不已的表演中慢慢消磨掉的。

    ④我上高中是在外地,人一走,留在家乡的童年和少年就像合上的书。快手刘带给我的美好故事,就像鲜活的花瓣夹在书页里,再翻开都变成了干枯的回忆。

    ⑤高二暑假回家,一天在离家不远的街口看见十多个孩子围着什么又喊又叫,走近一看,竟然是快手刘!他依旧卖糖葫芦和变戏法,但那只木箱,已经破损不堪,再也看不出先前那悦目的绿色。再看他,饱满的曲线没了,尖尖的骨形突露,眸子没了光彩。这双手尤其使我吃惊,手背上青筋缕缕,污黑的手指头上绕着一圈圈皱纹,好像吐尽了丝而皱缩下去的老蚕……他抓住两只碰得破破烂烂的茶碗口,缓慢迟钝地翻来翻去,四个小球一会儿没头没脑地撞在碗边上,一会儿从手里掉下来。

    ⑥孩子们叫起来:“球在那儿呢!”“在手里哪!”“指头中间夹着呢!”叫声让他慌张不已,手抖抖索索,连他自己都不知道球在哪儿了,无怪乎周围的看客只是寥寥无几的孩子。

    ⑦“在他手心里!绝对没错!”孩子们吵着闹着叫他张开手,他却攥得紧紧的,几乎用请求的口气说:“是在碗里呢!我手里什么也没有……”可这些稚气的小孩儿偏偏不依不饶,非叫他张开不可!他哪能张开?一张开,就会漏洞百出。我真不愿意看见他这幅窘相,走到孩子们中间,用手指那木箱说:“球在这箱子上呢!”

    ⑧孩子们被我这突如其来的话,弄得莫名其妙,都瞅那木箱。就在这时,我瞥见快手刘用一种尽可能快的速度把手里的小球儿塞在碗下边。“球在哪儿呢?”孩子们问我。

    ⑨快手刘笑呵呵地翻开地上的碗说:“瞧,就在这儿哪!怎么样?你们说错了吧?买块糖吧!”孩子们给骗住了,再不喊闹。一两个孩子掏钱买糖,其余的一哄而散。只剩下我和快手刘呆立在那儿,他灰蒙蒙的眸子里充满疑问,显然他不明白,我这个陌生的青年何以要帮他解困。

    ⑩在饱经风霜的岁月里,艺人的高超技艺,却没有人来传承,他晚年竟变得如此凄凉,为什么呢?我陷入了沉思之中。

(1)、阅读全文,用文中原词填写下表。

时间

快手刘的手

快手刘的演技

观   众

“我”的表现

“我”童年时

敏捷灵活

围了几圈

揭他老底

“我”高二暑假

漏洞百出

    ②    ③    ④

(2)、品析下面的词或句,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①从此我只站在后边看了,再不敢到前边去多嘴多舌。(“挤”字有何表达效果?)

②“球在那儿呢!”“在手里哪!”“指头中间夹着呢!”(连用三个感叹号,有何作用)

(3)、从结构和内容上,说说第④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①结构上:

②内容上:

(4)、标题为“快手刘”,文章却用大量笔墨写他表演“不灵”,这样写有何目的?请结合文意分点简说,至少说4点。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最美的善举
   从第一次踏进这间病房时起,我便有些讨厌3号床的那个陪床的男人。
   男人姓苏,四十出头的样子,穿一件皱皱巴巴的短衫,浓眉凹目,络腮胡子,看上去挺吓人的。“络腮胡子”大大咧咧的。说话时声带上像是安了喇叭,从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他非常爱吃肉,羊排、猪杂儿、红烧牛肉是他食谱上的主角。尤其是到了中午,他总是喜欢买回五六个酱紫色的猪蹄儿,啃得啧啧作响,弄得那张原本就腻乎乎的脸像是刚从油锅里浸过一般。
   每天中午只要一吃完饭,“络腮胡子”便毫不客气地把挨着窗台的那个空床据为己有,人往上面一躺,两分钟不到便鼾声四起,给人的感觉这儿不是病房倒是他的家。
   同“络腮胡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号床的那对母子,极少说话,总是安安静静的。1号床女人患乳腺癌,刚刚做了手术。她有两个孩子,女儿读高三,儿子上小学。她的男人只靠种地和养些鸡鸭挣生活。正值夏播季节,男人极少来探望,更多的时候只有那个十二三岁的男孩守候着母亲。男孩很懂事,主动包揽了整个病房里的热水供应。每次有人帮他扶着母亲去做检查,男孩总忘不了说声“谢谢”。
   1号床的桌上基本没什么水果,偶尔有个苹果或一两块西瓜,母子俩是推来让去的。有时男人会带些从街上买点的卤肉来,女人总是先埋怨男人乱花钱,然后把大部分肉夹到孩子的碗里。
   一天,男人来探视时竟带了一小袋炸蝉蛹来,黄灿灿、香脆脆的。男人给我和“络腮胡子”各抓了一把,一屋子人嚼出了满嘴的香。尤其是“络腮胡子”,像发现了新大陆般,一再恳求1号床的男人帮自己弄点儿,说在饭店里吃过这东西,25块钱一盘,却没这个新鲜,只要能帮着弄些来,自己愿意按一元一个买他的。
   1号床的男人笑了笑,没说什么。
   几天后,1号床的男人果然又弄了些来,“络腮胡子”如获至宝,非要给对方27块钱,1号床的男人不肯收。“络腮胡子”便硬是把钱塞给了男孩,并且说自己就喜欢吃这口,只要是活的,有多少要多少。
   1号床的男人没在意,男孩却把这话放在了心上,一到傍晚便跑到医院后面的树林里去找,最多时一晚上竟能挖到二三十个,“络腮胡子”总是照数全收。
   有了这项收入,1号床的餐桌渐渐丰盛起来,中午时,男孩会为母亲买上一个肉菜,晚上,再加上一袋鲜奶。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半个月,一天,男孩悄悄地告诉我,“络腮胡子”吃蝉蛹上了瘾,现在有两个小朋友在帮着挖,他按2毛钱一个从小朋友手里收来再卖给“络腮胡子”。
   我惊讶于男孩的聪明,也为他能找到这样一个赚钱的途径而高兴。
   婆婆出院时,我把亲友送的水果、奶粉和罐头之类的东西留给1号床,起初1号床的女人不肯收,我谎称车小,再跑一趟还不够油钱,那女人才讪讪地接受了。
   后来的一天,我去医院办理医保退款手续,从停车场出来,刚走了几步,远远看到“络腮胡子”手里拎着一个塑料袋子,径直走进路旁的灌木丛中。
等到走近,我才发现,他从塑料袋里倒出的,竟是一堆儿蝉蛹!
   “苏大哥,这……”
   他抬头,见是我,尴尬地笑了笑:“买得太多……”
   “那你还买它干嘛?”我疑惑地瞅着他。
   “嘿嘿……”他挠了挠头,露出一脸和他的年龄极不相称的腼腆,“看那一家怪不容易的。大忙咱也帮不上,添个菜钱还是有的。”
   我恍然大悟,原来苏大哥一直在用这样的方式帮助1号床的病友。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晨读如沐
                                                                                                 李丹崖
        ①看《世说新语》,发现古代名士有两大习惯,一为晨沐,二为晨读。
        ②晨沐很好理解,就是早晨洗个热水澡,冲走梦魇和惊悸,洗去美梦里的虚幻和不切实际,精神抖擞地走向崭新而美妙的一天。
        ③那么晨读呢,也很好理解。人云,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其实,对于某些“精神上的垦荒者”来说,半日不读书就架不住心灵的虚空和焦灼了,因此,就需要展卷阅读,让浓浓的墨香熏陶自己混沌的灵魂,让书里的警句激活自己的慵懒和困倦,精神饱满地去耕耘奋斗和打拼的心路。
        ④看过无数个“偎雪夜读”的典故,听过了太多“头悬梁、锥刺股”的传说,“凿壁偷光”也在我们耳边回响了不知多少遍,还有“红袖添香夜半读”,我总觉得这些人要么把“阅读”弄得太苦情,要么把“阅读”弄得太煽情,要么把“阅读”弄得太矫情。真正理想化的阅读都不是这个样子,他们生错了时代,这不怪他们,但他们也选错了阅读的最佳时机。
        ⑤阅读的最佳时机应该是早晨:耳根清净,满目鲜活,书卷在握,清风徐来,舒适惬意。沉进书里,或作吮指状,或凝神屏息;看到妙处,或拍案叫绝,或手舞足蹈;读到悲情,双目红润,泪眼婆娑;读出谐处,仰天大笑,喜上眉梢。真正的阅读就应该是这种禅定的状态,任尔东西南北风,手握册页,我自岿然不动。文字在精神的外围蒙上了一层金刚罩,管他外面风雨琳琅,翻开书,满目都是晴天。
       ⑥现代人的起床方式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种——被嘹亮的鸡鸣叫起来;被闹钟叫起来;被书房叫起来。
       ⑦被鸡鸣叫起来的人要么是辛苦的农人,要么是向往自然的隐士;被闹钟叫起来的人要么是重荷再肩的上班族,要么是累于生计的“穷忙族”;被书房叫起来的人就不同了,他们在心灵里无形中植入了一种习惯:每当太阳初升,大地复苏,他们不光知道喂饱自己的“肚子”,更懂得喂饱自己的“脑袋”。
        ⑧我想,这也许就概括了当下人的三种生存状况吧:身生活,心生活,魂生活。这是生活在俗世里建造的金字塔,身生活在塔底,心生活在塔中,魂生活在塔尖。
        ⑨站在塔尖的人最早感知生命里的第一缕曙光,最早接到宇宙里的灵光发给他们的信号,最早悟出生命的真正奥妙“不在透支,而在不断地储蓄”。
       ⑩我向来喜欢“书”字,这个字单单从字形上看,就像是一架梯子,你看它右肩上的一“点”,多像是那最先登顶的勇士,总有太多的人羡慕他一览众山小的豪迈,却不去想想他从山脚出发的每一步。书海滔滔,那些潜泳的人总能最先找到深处的暗礁,巧妙地避开绕道,而那些不习水性或者是从不“让目光下海”的人,总是刚刚出发不久就撞沉了自己的“泰坦尼克号”!
        ⑪清晨推开窗,阳光就洒满了整个屋子;翻开了书本,智慧的光芒就溢满了整个心房。
        ⑫晨跑是锻炼身体的方式,晨读是砥砺心灵的长跑。
        ⑬如果说每一个文字都是一个脚步,那么,在我们打开书页的瞬间,我们距离梦的驿站岂不是又近了一程吗?
        ⑭如果说每一个文字都是一滴水,那么,在我们翻开一本书去读的时候,不就是在举行一场心灵的晨沐吗?还有什么能抵得上一场晨读?我还真想不出,想不出就继续读,我在晨读里亦步亦趋,逐渐领悟……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枪打落尾鸟
        ⑴或许是囿于中庸之道几千年来的思想束缚,许多国人认为“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名高于世,众必毁之”,认为“出檐的椽子先烂掉”,认为“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为人处事只要随大流,中规中矩,亦步亦趋,就能安身立命,明哲保身;而如果遇事喜欢挑头的话,就会被别人抓住把柄,落得个“枪打出头鸟”的下场。
       ⑵然而,在当下这个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挑战纷至沓来的时代,如果你选择做“落尾鸟”,结局又会怎样呢?
       ⑶很遗憾地告诉大家,时代在发展,鸟儿也要进化。当枪声响起的时候,只要鸟儿飞得够快,决不会被猎人打死,还能吃到新鲜的食物。而那些落尾的鸟最有可能被猎枪击中,从而惨遭淘汰。
       ⑷①回想一下鸦片战争后中国遭受的一百多年屈辱,②回想一下当今世界上某些霸权主义国家对其他国家的指手画脚,③回想一下世界经济大潮中因工艺落后而破产的企业,④回想一下因业务不精而下岗的工人,⑤我们不得不再次承认——落后就要出局,落后就要挨打。⑥鸟儿如此,一个人、一个团队、一个民族也是如此。
      ⑸遇到危险时不敢出头、不愿出头的人,最后往往会退化成没有能力出头的人;而这种人,面临的就是被淘汰的命运。
      ⑹许多千里马一直都在埋怨没有伯乐赏识,但如果你不出头,即便你真的是匹千里马,也只能穷其一生去拉盐车,这样一来,伯乐又怎能发现你?
      ⑺所以,如果你不想成为被枪打的落尾鸟,就要敢于出头,勇于出头。虽然出头鸟也有被打的可能,但这种可能仅仅说明你还不够成熟,如果你够成熟,尽管成为“出头鸟”吧,因为出众的人,只有经过“枪打”才会更加成熟,更加被人认可!
      ⑻人生就是赛场,当枪声响起的时候,你做好振翅高飞的准备了吗?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温软的稻草

詹文格

    ①在物质丰盈的年代,我突然间想起了故乡那一堆堆温软的稻草,自然就想到那些农人,想起农人就想起我的父辈,想起父辈就想起耕耘和劳作。

    ②对于黄澄澄的稻谷而言,稻草总是容易被人忽略,现在,稻草这种耕牛的上等饲料,竟然变得弃之如敝屣,扔之不足惜!

    ③故乡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片的稻田就是农民一生的主战场,一代一代农人在田野里劳作,将劳苦的一生消耗在这片不算辽阔的田野里。稻子的生长期长,吸饱了阳光,占尽了岁月的风情,直至10月才开始泛黄。当秋风把山川田野逐一摇醉的时候,稻子开始在蓝天下尽情张扬。喧闹的村庄里鹅飞雁叫,急不可耐的农人便肩披毛巾,头扣草帽,准备开镰收割了。收割稻子是一年农事的压轴戏,金黄色的地毯上到处滚动着豆粒般的农人。那个时候农业机械化程度很低,脚踏式打谷机是秋收战役的重要武器,隆隆的打谷声里,农人的兴奋和欢乐很直白地写在布满汗水的脸上,他们不知疲倦地把丰收的果实运送回家。稻草却默默地躺在地上,翻晒几个时日,待稻草的水分被阳光悉数收走后,农人才尽心尽意地将它捆扎,垛在房前屋后的空场上,或高或矮的草垛就像一个个微缩的金字塔,为古朴的村庄镀上了一层丰收的色彩。

    ④安放在村口的草垛成群结队,有点像一群慈眉善目的老人。草垛是时光的看台,但并非寂静无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扛锄抡镐的农人不大在意它,但初冬时节的鸟雀会时常光顾这里,在此越冬的鸟儿会把家快速地安顿下来。稻草的柔软、温暖以及残存的一星半点谷粒,让安家的小鸟心里无比踏实。对于孩子们来说,草垛就是他们的乐园。捉迷藏、抓特务百玩不厌。一惊一乍的笑声,就如山乡的抒情,摆上了精神的盛宴。

    ⑤稻草是耕牛的粮食。隆冬来临,白雪皑皑,田野山川已很难找到青草,此时早有筹备的农人便从草垛上扯下一捆稻草,撒在牛栏里。老牛蹲卧于闭风的墙角,不紧不慢地咀嚼着储满阳光的稻草,那种从乡村根部生长出来的美食,让耕牛反刍着一年来的大小农事。

    ⑥冬闲的雨天,金黄的稻草开始派上用场了。上下三重的老屋,聚集着一群精壮汉子,挥拳捋袖地忙活,有的高高抡起木锤,拼命槌打着稻草;有的在扭动木纽,将柔软的稻草拧成一根硕大的擂藤,伸展自如的擂藤是耕牛拉犁的牵引。这个时候,人们才感到稻草用途广泛。拔秧需要,绑菜需要,编草鞋需要,生草菇需要,做东坡肉扣碗需要,集市上捆扎猪肉需要。而且,稻草是农家做炊的柴火,它让村庄上空一年四季飘起香甜的炊烟。

    ⑦我是睡在稻草上长大的一代。那时,农家的木板床像麻石一样坚硬,贫困的家庭常只具备一床薄薄的老棉被。木板生硬少弹性,无法防寒保暖,乡人便用稻草铺垫。温软的稻草带着土地与阳光的气息,传递着不尽的温暖,安抚着贫困劳动者的精神和身躯。从此,脊背再也不会硌得生疼,稻草之上留存着无数香甜的好梦。

    ⑧如今,生活愈来愈精致,享受着幸福时光的孩子们无法想象躺在稻草上的感觉和滋味,就连不少农民也远离了稻草,我发现自己已经无法回到从前的日子了。现在尽管享受着空调、电热毯、太空棉,夜夜安睡在宽大的席梦思上,但仍常感腰酸腿疼、失眠多梦、颈肌增生……想想那些与稻草同眠的日子,倒头便是呼呼大睡,现在不知是身体在快速衰老,还是精神已悄悄萎缩。

(选自2008年2月《散文选刊》,有删节)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