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单元测验卷
在西周的金文纪录中已经有“戎”“夷”之称,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华夏”与“戎”的对立更加明显,无论“华夏”各国之间关系多么敌对,他们未称呼对方为“戎”。这一现象反映了先秦时期( )
A、
实现国家统一成为社会的共识
B、
种族和文化认同观念已经出现
C、
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剧烈
D、
血缘成为维系政治认同的纽带
举一反三
春秋时期,大国打出“尊王”的旗号争夺霸主地位,挟天子以号令其他诸侯;战国时期,诸侯不再尊崇周天子,自行称王并互相攻伐兼并。这反映出当时( )
春秋中叶,楚国灭掉其北邻的若干小国后,将其改置为县,设县尹、县公进行统治,县尹、县公虽用贵族担任,但却不是世袭之职。后来,晋、楚、秦等国在各自领地内设县,委任有军功者为其长官。这表明( )
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
春秋时期,养士之风兴起,但被时人指责为私心膨胀、不忠谋逆的行为;战国时期,养士成为上层社会竞相标榜的一种时髦风气。”战国四公子”、秦相吕不韦门下都收养着数千门客,形成了”士无常君,国无定臣”的观念。这一变化说明( )
《国语.越语》中记载,妇女快分娩时得报告官府,由官府派医生守护,生男孩的奖励两壶洒一条狗,生女孩的奖励两壶酒一口猪。生三个了女的,由官府派给乳母哺育。该措施( )
商周时期官吏由贵族充任 , 各有封邑 、绿田 , 无棒绿 , 但从春秋末年起 , 在有些诸侯国内出现了以粮食为棒绿的官僚 , 这些官僚不再有封地。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
返回首页
相关试卷
广西壮族自治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集团)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历史学科试题
河南省2025年1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八省联考)历史试题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世界近代史小题狂练10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世界近代史小题狂练9
试题篮
编辑
生成试卷
取消
登录
x
请输入网站账号/手机号码/邮箱
请输入密码
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其它登录方式:
免费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