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湖南省炎德英才杯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基础学科知识竞赛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襄公之六年,而赵衰卒,谥为成季。赵盾代成季任国政,二年而晋襄公卒,太子夷皋年少。盾为国多难,欲立襄公弟雍。雍时在秦,使使迎之。太子母日夜啼泣,顿首谓赵盾曰:“先君何罪,释其適子而更求君?”赵盾患之,恐其宗与大夫袭诛之,遂立太子,是为灵公,发兵距所迎襄公弟于秦者。灵公既立,赵盾益专国政。

灵公立十四年,益骄。赵盾骤谏,灵公弗听。及食熊蹯,腼不熟,杀宰人 , 持其尸出,赵盾见之。灵公由此惧,欲杀盾。盾素仁爱人,尝所食桑下饿人反扞救盾,盾以得亡。未出境,而赵穿弑灵公,而立襄公弟黑臀,是为成公。赵盾复反,任国政。君子讥盾“为正卿,亡不出境,反不讨贼”,故太史书曰“赵盾弑其君”。晋景公时赵盾卒,谥为宣孟,子朔嗣。

    晋景公之三年,大夫屠岸贾欲诛赵氏。初,赵盾在时,梦见叔带持要而哭,甚悲;已而笑,拊手且歌。盾卜之,兆绝而后好。赵史援占之,曰:“此梦甚恶,非君之身,乃君之子,然亦君之咎。至孙,赵将世益衰。”屠岸贾者,始有宠于灵公,及至于景公而贾为司寇 , 将作难,乃治灵公之贼以致赵盾,遍告诸将曰盾虽不知犹为贼首以臣弑君子孙在朝何以惩罪请诛之。”韩厥曰:“灵公遇贼,赵盾在外,吾先君以为无罪,故不诛。今诸君将诛其后,是非先君之意而今妄诛。妄诛谓之乱。臣有大事而君不闻,是无君也。”屠岸贾不听。韩厥告赵朔趣亡。朔不肯,曰:“子必不绝赵祀,朔死不恨。”韩厥许诺,称疾不出。贾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杀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皆灭其族。

(节选自《史记·赵世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遍告诸将/曰盾虽不知/犹为贼/首以臣弑君/子孙在朝/何以惩罪/请诛之。 B、遍告诸将曰/盾虽不知/犹为贼首/以臣弑君/子孙在朝/何以惩罪/请诛之。 C、遍告诸将/曰盾虽不知/犹为贼首/以臣弑君子孙/在朝何以惩罪/请诛之。 D、遍告诸将曰/盾虽不知/犹为贼/首以臣弑君子孙/在朝何以惩罪/请诛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顿首,古代礼仪,跪而以头叩地。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也常用于书信的开头或末尾。 B、宰人,即宰相,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宰”的意思是主宰,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都是一朝一家的主官。 C、司寇,中国古代司法官吏名称。西周始置,为最高司法官;周有大司寇、小司寇之分。后世以大司寇为刑部尚书别称,侍郎则称少司寇。 D、先君,即已经去世了的君王。先,古代尊称,表示已经去世的人,含有怀念、哀痛之情。先考即已经死去的父亲,先妣即已经死去的母亲。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盾为官,敢于进谏。晋灵公在位十四年时,骄横无理,赵盾多次进谏劝阻;虽劝谏效果甚微,但晋灵公滥杀无辜时还是对赵盾很是忌惮。 B、赵盾为人,反反复复。襄公死后想立其弟雍为王,但最后却立了太子;他本已逃出晋国,听说晋灵公己死,却又返回朝廷来做官理政。 C、屠岸贾权力欲强。晋景公时,想诛杀前朝权臣赵盾一家,遭到大臣韩厥的反对,但最终还是未向君王请示,就私自带兵将赵家灭族。 D、韩厥不畏权臣。当屠岸贾表示出想要诛杀赵家时,他勇敢地站出来为赵盾辩解,还提前向赵盾的儿子赵朔通报了这一消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盾素仁爱人,尝所食桑下饿人反扞救盾,盾以得亡。

②韩厥告赵朔趣亡。朔不肯,曰:“子必不绝赵祀,朔死不恨。”

(5)、文中说到是赵穿杀了晋灵公,为什么史书上要记载“赵盾弑其君”?请根据文本内容,用自己的话进行简要分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岘,吴王恪孙也。折节下士,长吏治。天宝时,累迁京兆尹。杨国忠使客骞昂、何盈擿安禄山阴事,讽京兆捕其第,得安岱、李方来等与禄山反状,缢杀之。禄山怒,上书自言,帝惧变,出岘为零陵太守。岘为政得人心,时京师米翔贵,百姓乃相与谣曰:“欲粟贱,追李岘。”寻徙长沙。永王为江陵大都督,假岘为长史。乾元二年,以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李辅国用权,制诏或不出中书,百司莫敢覆。岘顿首帝前,极言其恶,帝悟,稍加检制,辅国由是让行军司马,然深衔.岘。凤翔七马坊押官盗掠人,天兴令谢夷甫杀之。辅国讽其妻使诉枉,诏监察御史孙蓥鞫之,直夷甫。其妻又诉,诏三司讯之,无异辞。妻不承,辅国助之,乃令侍御史毛若虚覆按。若虚委罪夷甫,言御史用法不端。逐李晔岭南,流蓥播州。岘谓责太重,入言于帝曰:“若虚希.旨用刑,乱国法。陛下信为重轻,是无御史台。”帝怒,乃出岘为蜀州刺史。时右散骑常侍韩择木入对,曰:“岘言直,不敢专权,陛下宽之,只益盛德耳。”代宗立,入为礼部尚书兼宗正卿。乘舆在陕,由商山走帝所。还京,拜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初,东京平,陈希烈等数百人待罪,议者将悉抵死,帝意亦欲惩天下。岘时为三司,独曰:“法有首有从,情有重有轻,若一切论死,尚为仁恕哉?况河北残孽劫服官吏,其人尚多,今不开自新之路而尽诛之,是坚叛者心,使为贼致死。困兽犹斗,况数万人乎?”衣冠蒙更生,贼亦不能使人归怨天子,岘力也。永泰二年卒,年五十八。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卷五十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星队、木鸣,国人皆恐。曰:是何也?曰:无何也!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上明而政平,则是虽并世起,无也;上暗而政险,则是虽无一至者,无益也。夫星之队、木之鸣,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

    物之已至者,人祆则可畏也。楛耕伤稼,枯耘失岁,政险失民,田稼恶,籴贵民饥,道路有死人:夫是之谓人祆。政令不明,举错不时,本事不理,勉力不时,则牛马相生,六畜作祆:夫是之谓人祆。礼义不修,内外无别,男女淫乱,则父子相疑,上下乖离,寇难并至:夫是之谓人祆。祆是生于乱。三者错,无安国。其说甚尔,其灾甚惨。可畏也,而不可怪也。传曰:“万物之怪,书不说。”无用之辩,不急之察,弃而不治。若夫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别,则日切瑳而不舍也。

    雩而雨,何也?曰:无何也,犹不雩而雨也。日月食而救之,天旱而雩,卜筮然后决大事,非以为得求也,以之也。故君子以为文,而百姓以为神。以为文则吉,以为神则凶也。

    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在地者莫明于水火,在物者莫明于珠玉,在人者莫明于礼义。故日月不高,则光晖不;水火不积,则晖润不博;珠玉不睹乎外,则王公不以为宝;礼义不加于国家,则功名不白。故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幽险而尽亡矣。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愿于物之所以生,孰与有物之所以成!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

(选自《荀子·天论》)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