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实验探究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①CH4 (g)+4NO2 (g)═4NO(g)+CO2 (g)+2H2 O(g)△H=﹣574kJ•mol﹣1
②CH4 (g)+4NO(g)═2N2 (g)+CO2 (g)+2H2 O(g)△H=﹣1160kJ•mol﹣1
③H2O(g)═H2O(l)△H=﹣44.0kJ•mol﹣1
写出CH4(g)与NO2(g)反应生成N2(g)、CO2(g)和H2O(l)的热化学方程式
Ⅰ.实验前首先用浓度为0.1000mol•L﹣1酸性KMnO4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草酸.
①写出滴定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滴定过程中操作滴定管的图示正确的是.
③若配制酸性KMnO4标准溶液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会使测得的草酸溶液浓度(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实验编号 | 温 度(℃) | 催化剂用量(g) |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 实验目的 a.实验1和2探究: b.实验1 和3 探究反应物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c.实验1 和4 探究催化剂对该反应速率的影 响. | |
体积(mL) | 浓度 (mol•L﹣1) | ||||
1 | 25 | 0.5 | 4 | 0.1000 | |
2 | 50 | 0.5 | 4 | 0.1000 | |
3 | 25 | 0.5 | 4 | 0.0100 | |
4 | 25 | 0 | 4 | 0.1000 |
④写出表中a 对应的实验目的;
⑤该小组同学对实验1和3分别进行了三次实验,测得以下实验数据(从混合振荡均匀开始计时):
实验编号 | 溶液褪色所需时间(min) | ||
第1 次 | 第2 次 | 第3 次 | |
1 | 14.0 | 13.0 | 11.0 |
3 | 6.5 | 6.7 | 6.8 |
分析上述数据后得出“当其它条件相同时,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浓度越小,褪色时间就越短,即反应速率就越快”的结论.某同学认为该小组“探究反应物浓度对速率影响”的实验方案设计中存在问题,从而得到了错误的实验结论,请简述改进的实验方案.
⑥该实验中使用的催化剂应选择MnSO4并非MnCl2 , 原因为(离子方程式表示)为.
相关实验 | 预期目的 | |
① | 在两份同浓度同体积的H2O2溶液中,分别加2滴FeCl3溶液和2滴CuCl2溶液,前者放在热水中,后者放在冰水中。观察气泡快慢; | 验证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
② | 将氯水加入淀粉KI溶液中 | 验证Cl的非金属性比I强 |
③ | 在相同温度下,将表面积相同的铝条和镁条投入等体积同浓度的盐酸中,观察产生气泡的速率。 | 比较同周期金属元素的金属性强弱。 |
④ | 利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装置,检测AlCl3溶液的导电性 | 证明AlCl3是离子化合物 |
选项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向NaCl粉末中加入适量酒精,充分振荡形成无色透明液体,用激光笔照射 |
出现一条光亮通路 |
形成的分散系是胶体 |
B |
向2支分别盛有5mL0.1mo1∙L-1、1.0mo1.L-1NaHSO3溶液的试管中同时加入2mL5%H2O2溶液 |
均有气泡产生且1.0mo1∙L-1NaHSO3溶液产生气泡快 |
浓度大的NaHSO3溶液反应速率快 |
C |
取4mL淀粉溶液,加入5mL稀硫酸,加热5min后,再加入少量新制的Cu(OH)2 , 加热至沸腾 |
没有出现砖红色沉淀 |
淀粉未水解 |
D |
将Mg片和AL片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插入NaOH溶液中 |
Mg片上产生气泡 |
Al的金属性比Mg强 |
实验序号 |
锌的质量/g |
锌的状态 |
c(H2SO4)/mo1·L-1 |
V(H2SO4)/mL |
反应前溶液的温度/℃ |
1 |
0.65 |
粒状 |
0.5 |
50 |
20 |
2 |
0.65 |
粉末 |
0.5 |
50 |
20 |
3 |
0.65 |
粉末 |
0.8 |
50 |
20 |
4 |
0.65 |
粉末 |
0.8 |
50 |
35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