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6-2017学年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南华初级中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材料:1970年10月,尼克松在美国《时代》周刊发表谈话:“如果在我死之前有什么事情要做的话,那就是到中国去。如果我去不了,我要让我的孩子们去。”

请回答下面问题:

(1)、尼克松是中美关系史上第几个访问中国的美国总统?他访问中国是哪一年?

(2)、通过探究新中国外交发展的风雨历程,同学们认识到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根本原因?

(3)、作为一名中学生,请就中美两国关系的发展前景,谈谈你的看法。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界局势的发展。中国则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美关系深刻影响着世界局势的发展。

材料一:

下图是法国送给美圆礼物——“自由女神像”,自由女神穿着古希腊风格服装,头戴光芒四射冠冕,七道尖芒象征七大洲。右手高举象征自由的火炬,左手捧着________;脚下是打碎的手铐、脚镣和锁链,象征着挣脱暴政的约束和自由。

材料二:18世纪时,美国走向独立:领土大块大块地扩充,资本主义经济大步地发展:……19世纪后半期,美国迅速开始了它的现代化进程,欧洲二、三百年完成的事,它在不到百年内便完成了。——摘编自钱忠文:《读美利坚》

材料三:美国外来移民潮与技术发明统计表

    年份

移民增长数(万)

    年份

专利证书增长数

1851—1854

37.9—42.8

1851—1856

757—2315

1863—1866

17.6一31.9

1863—1867

3781—12301

1879—1882

17.8—78.9

1880—1883

12926—21196

1898—1903

22.9—85.7

1898—1903

20404—31046

——梁茂信《1860一1920年外来移民对美国城市化的影响》

材料四:20世纪以来美国对华政策一览表

时期

美国对华政策

一战期间及战后初期

与日本争夺在华利益

二战期问

中美合作抗日

二战后

扶蒋反共

1949—1972

对新中凰实行孤立、封锁、包围政浆

1972至今

和平建交,曲折发展

材料五:中美作为两个大国,既有合作,也有摩擦,这可能是一个常态……面对这个常态,我们的工作就是要直面和解决问题,扩大和深化合作,同时努力把摩擦、分歧变成合作。比如过去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中美有分歧,去年中美合作促成了巴黎气候变化大会的成功……最近海上问题的摩擦又多了起来,但是我相信,等到美国真正冷静下来以后,我们完全可以更多考虑如何来开展海上合作。摩擦产生的根源还是美国总有二一些人对中国抱有战略疑虑,担心中国有一天会取代美国。我在这里要再次强调,中国不是美国,中国绝不会也不可能变成另一个美国。

——2016年外交部长王毅答记者问

2017年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政府提出的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得到了与会各国的认可。“一带一路”倡议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对外交往是国家实力的展示,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根据以下图文材料,探究如下问题。

【古代交流】

材料一:丝绸之路路线图

材料二: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而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明朝海禁后衰落。

——摘编《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三:培根说过,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促使西欧步入了近代社会。

【近代交恶】

材料四:

材料五:人类文明的交流可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年—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时期,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则是相互作用时期。

——据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

材料六:1917年二,三月间,日本分别同英、法、俄、意达成秘密协议:日本支持中国参战,四国应允在战后和会上支持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日本自恃有此保证,估计中国参战也不可能收回山东。同时,它还试图以中日为盟国的方式,控制中国的财政与军事。

——《国际关系史·第三卷(1871—1918)》

【友好交往】

材料七: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六个阶段,其中第四阶段是赞赏阶段(1937—1944年)。

材料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对新中国采取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的政策,中美关系长期以来处于敌对状态。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美两国领导人都认为有必要改善两国关系,实现双边关系正常化。

——中华书局《中国历史》(八年级下)

材料十:中国提出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就是要弘扬古丝绸之路和平友好、开放包容的精神,探索新形势下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新模式。特别是推动实现互联互通,为沿线国家加强经贸往来创造物质基础和便利条件,在平等、包容、合作、共赢的基础上续写共同发展的新篇章,最终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

——人民日报热点辨析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