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北京东城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统一检测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是一个多灾多疫的国家,中国人很早就对传染病进行了研究,并发现、发明了很多控制传染病的方法。

    中国现存最早的医典《黄帝内经·素问》中即讲到了伤寒、温病的防治,而温病中就包括了瘟疫类传染病。该书《遗篇·刺法论》中,还提到了黄帝与华夏中医始祖岐伯的一次对话。

    黄帝问:“余闻五疫,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不施救疗,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岐伯答:“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天牝从来,复得其往,气出于脑,即不邪干。”

    黄帝所问大意是,听说各种瘟疫都互相传染,大人小孩无一例外,除了常规治疗以外,如何防止传染?岐伯的观点是,防止各种瘟疫互相传染,要增强免疫力,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抵抗病毒入侵。同时还要避开病毒,不让邪气进入体内。这里虽然没有明确说如何“避其毒气”,但可以想见像今天戴口罩、毛巾捂口鼻都是避毒的有效手段。

    这里的“毒气”,其实就是现代已被证明了的细菌、病毒一类的病原微生物。

    中国古人喜欢用“气”来表示某种东西。与“毒气”类似的概念还有邪气、异气、杂气、戾气、疠气、疫气等,这些“气”都是人类染病患疾的根源。

    明末医学家吴又可对传染之“气”有很深的研究。他在《温疫论》中提出,传染病(瘟疫)是由戾气引起的,“夫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这种“气”无色无味,肉眼看不见,却最易传染人——这很符合病毒的特点。吴又可还认为传染病疫是“邪从口鼻而入”,即可人传人的病疫是通过呼吸道感染的。这是很了不起的发现。

    对于传染病的防治,吴又可提出了与《黄帝内经》中相似的观点,即要强健体质,增强自身免疫力,“本气充满,邪不易入;本气适逢亏欠,呼吸之间,外邪因而乘之”。他还提醒人们,要注意饮食,休息好,保持心情舒畅,否则“或遇饥饱劳碌,忧思气怒,正气被伤,邪气始得张溢”。

    上述是从个体提出的防范传染病的要求,如果从群体和全社会的角度,中国古人则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减少外出活动,隔离患者,封锁疫区。这种控制社会传染病的手段,中国在秦汉时已采用。

    据《汉书·平帝纪》记载,针对当时的传染病,朝廷采取的办法是——“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舍空邸第”,就是空出房子,将患者集中安置,这样①         可以保证患者不再成为二次传染源,②______可以让患者得到帮助,便于进行集中治疗,这就是中国古代的“医学隔离”措施。这是中国史书中对传染病患者进行医学隔离的最早记载。其历史背景是,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不少地方发生旱灾,并发蝗灾,随之暴发疫情。怎么办?其中重要一点就是,“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虽然这是朝廷作为慈善手段开展的活动,但对防止疫情扩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此后,“舍空邸第”成为中国古代历朝政府控制传染病的手段,一直到今天,都是人类控制和预防传染病③           的办法。

(1)、文中①-③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既   又   行之有效 B、不但   而且   立竿见影 C、既   也   一以贯之 D、不仅   也     卓有成效
(2)、根据文意,下列做法不利于防疫、治疫的一项是( )
A、“本气充满” B、“避其毒气” C、“忧思气怒” D、“舍空邸第”
(3)、本文原标题为“隔离,中国人最先使用的防传染手段”,你认为这个题目是否恰当?请结合文本内容阐述理由。
举一反三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