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问答题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2017年高考文综真题试卷(历史部分)(新课标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中国

外国

14—15世纪

朱元璋在位期间,与占城、爪哇、罗等30余国进行官方贸易。

废除丞相制度。

郑和七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和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史上的壮举。

德国人古登堡发明了最早的印刷机。

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

佛罗伦萨200余家纺织工场雇佣3万余名工人。

16世纪

张居正进行赋役合一、统一征银的“一条鞭法”改革。

李时珍《本草纲目》刊刻。

玉米、番薯、马铃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

汤显祖出生,代表作《牡丹亭》表现男女主人公冲破礼教束缚,追求爱情自由。

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中国、传播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莎士比亚出生,代表作《哈姆雷特》。

17世纪

朱子学在日本为官推崇,成为显学。

茶叶大量输往欧洲。

宋应星《天工开物》刊刻。

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郑成功收复台湾。

英国入侵印度,英属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开展殖民活动。

英国早期移民乘“五月花号”到达北美。

——据李亚凡编《世界历史年表》等

上表为14—17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清时期,蒙学教育非常兴盛。洪武八年命天下立社学:“但有三五十人家,便请个秀才开学,教军民之家子弟入学读书。”清康熙时正式向全国推广义学:“各省、府、州、县,多立义学,聚集孤寒生童,励志读书。”无论是社学还是义学,都是本着为天下所有儿童提供同等教育的精神而开办的,但这样的教育理想在现实中总要打些折扣,比如明朝“倡优隶卒之家子弟,不许妄送社学”……蒙学教育的私学形式是私塾,蒙师按照乡里最诚敬的礼节聘请……官学蒙师经乡民推举或地方官选定,“具书致礼”,正式聘任。……明清蒙学重视道德教育……从人的先天根基开始,通过启蒙教育,使之逐步趋成于圣人的人格和境界,奠定一生发展的道德与文化基础。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大众教育是19世纪后期的大众社会的产物……1900年,许多欧洲国家都建立了由国家财政支持的小学,为大众提供免费的义务性基础教育。自由主义者相信教育对于个人和社会的进步都是很重要的……对工业家来说,大众教育培养了满足他们需要的工人。然而大众教育的主要推动力还是政治性的,选举权的扩展需要有受教育程度更高的选民。义务性的大众教育向被教育者灌输爱国主义,使大众国民化,这为更高程度上的国家整合提供了机会。

——摘编自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