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7年深圳市龙华区高峰学校下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①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②今虽耄老 , 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③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④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 , 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注释:①耄(mào)老:年老。八九十岁的人称耄。宋濂此时已六十九岁。②幸预:有幸参与。君子指有道德学问的读书人。③缀:这里意为“跟随”。④谬称:不恰当地赞许。这是作者的谦词。⑤县官:这里指朝廷。⑥廪(lǐn)稍:当时政府免费供给的俸粮称“廪”或“稍”。 ⑦朝:旧时臣下朝见君主。宋濂写此文时,正值他从家乡到京城应天(南京)见朱元璋。⑧贽(zhì):古时初次拜见时所赠的礼物。⑨诋:毁谤。⑩际遇之盛:遭遇的得意,指得到皇帝的赏识重用。⑪骄乡人:对同乡骄傲。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

①同舍生皆绮绣 

白玉之环 

③生以乡人子余 

④撰长以为贽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②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3)、这是一篇写给马生的“序”,作者却从详细叙述自己的求学历程开始,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小题
                                                                                                  秋 颂
                                                                                                  罗兰
      ①秋天的美,美在一份明澈。
      ②有人的眸子像秋,有人的风神像秋。
      ③代表秋天的枫树之美,并不仅在那经霜的素红;而更在那临风的飒爽。
      ④当叶子逐渐萧疏,秋林显出了它们的秀逸,那是一份不需任何点缀的洒脱与不在意俗世繁华的孤傲。
       ⑤最动人是秋林映着落日。那酡红如醉,衬托着天边加深的暮色。晚风带着清澈的凉意,随着暮色浸染,那是一种十分艳丽的凄楚之美,让你想流几行感怀身世之泪,却又被那逐渐淡去的醉红所慑住,而情愿把奔放的情感凝结。
      ⑥曾有一位画家画过一幅霜染枫林的《秋院》。高高的枫树,静静掩住一园幽寂,树后重门深掩,看不尽的寂寥,好像我曾生活其中,品尝过秋之清寂。而我仍想悄悄步入画里,问讯那深掩的重门,看其中有多少灰尘,封存着多少生活的足迹。
      ⑦最耐寻味的秋日天宇的闲云。那么淡淡然、悠悠然,悄悄远离尘间,对俗世悲欢扰攘,不再有动于衷。
      ⑧秋天的风不带一点修饰,是最纯净的风。那么爽利地轻轻掠过园林,对萧萧落叶不必有所眷顾——季节就是季节,代谢就是代谢,生死就是生死,悲欢就是悲欢。无需参预,不必留连。秋水和风一样的明澈。“点秋江,白鹭沙鸥”,就画出了这份明澈。没有什么可忧心、可紧张、可执著。“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秋就是如此的一尘不染。
      ⑨“闲云野鹤”是秋的题目,只有秋日明净的天宇间,那一抹白云,当得起一个“闲”字野鹤的美,澹如秋水,远如秋山,无法捉摸的那么一份飘潇,当得起一个“逸”字。“闲”与“逸”,正是秋的本色。
      ⑩也有某些人,具有这份秋之美。也必须是这样的人,才会有这样的美。这样的美来自内在,他拥有一切,却并不想拥有任何。那是由极深的认知与感悟所形成的一种透澈与洒脱。
      ⑪秋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充实的季节,却是澹泊的季节。它饱经了春之蓬勃与夏之繁盛,不再以受赞美、被宠爱为荣。它把一切的赞美与宠爱都隔离在澹澹的秋光外,而只愿做一个闲闲的、远远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秋。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