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困难

2017届广东省揭阳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良翰,字邦彦,台州临海人。蚤孤,事母孝。资庄重,为文恢博有气。中绍兴五年进士第。知温州瑞安县。瑞安俗号强梗,吏治尚严。良翰独抚以宽,催租不下文符,但揭示名物,民竞乐输。听讼咸得其情。或问何术,良翰曰:“无术,第公此心,如虚堂悬镜耳。”殿中侍御使吴芾荐为检法官,迁监察御使。孝宗初元主完颜褒新立,求和,而中原旧人多求归。诏问何以处此,良翰言:“议和,复纳降,皆非是。必定计自治,而和不和,任之乃可。”张浚军淮泗以规进取而议者争献防江策良翰言当固藩篱专委任今舍淮防江却地夺便朝廷过听使督府不得专阃外事误矣 金再移书求故疆,良翰言:“中原皆吾故土,况唐、邓、海、泗①又金渝盟后以兵取之,安得以故疆为言而归之?”朝廷遣史正志至建康,与张浚议事乖牾,良翰劾之,上曰:“正志亦无罪。”良翰言:“陛下使浚守淮,则任浚为重,一郎官为轻,且正志居中,浚必为去就。”上悟,出正志为福建漕运。杨存中为御营使,总殿前军,良翰言:“存中久擅兵柄,太上皇罢就第,奈何复假使名?宜慎履霜之戒②。”疏三上,存中竟罢。良翰在谏省,成恭皇后受册,官内外亲属二十五人,良翰论其冗,诏减七人。进给事中。改礼部侍郎,不拜。召为太子詹事,既见,上属以调护之责。一日,召对选德殿,出手书唐太宗与魏征论仁德功利之说,俾极陈今日所未至者。良翰退,上疏。上为之嘉叹,诏兼侍讲。未几,以疾告老。卒,年六十五。光宗立,特谥献肃。

(节选自《宋史·陈良翰传》

【注】①唐、邓、海、泗:指当时的唐州、邓州、海州、泗州。②履霜之戒;指走在霜上知道结冰的时候快要到来。比喻看到眼前的迹象而对未来提高警惕。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浚军淮泗以规进取/而议者争献防江策/良翰言/当固藩篱/专委任/今舍淮防江/却地夺便/朝廷过听/使督府不得专阃外事/误矣/ B、张浚军淮泗以规进取/而议者争献防江策/良翰言当固藩篱/专委任/今舍淮防江/却地夺便/朝廷过听/使督府不得专阃外事误矣/ C、张浚军淮泗以规进取/而议者争/献防江策/良翰言当固藩篱/专委任/今舍淮防江/却地夺便/朝廷过听/使督府不得专阃外事/误矣/ D、张浚军淮泗以规进取/而议者争/献防江策/良翰言/当固藩篱/专委任/今舍淮防江/却地夺便/朝廷过听/使督府不得专阃外事误矣/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初元”:我国封建时期皇帝即位之初,惯例要改元纪年,改元的第一年称元年,也称“初元”。 B、”:金朝是中国历史上女真族建立的北方政权,曾先后灭掉辽和北宋,与南宋长期对峙。 C、中原”:中原又称中土、中州、华夏,广义上指黄河中下游地区,狭义上指今天的河南省。 D、太上皇”:太上皇是中国历史上给予退位皇帝或当朝皇帝在世和不在世父亲的头衔。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良翰德才兼备,精于吏治。他孝顺母亲,稳重端庄,做文章恢宏博大有气概;他在吏治尚严的瑞安任知县时,用宽松的政令安抚百姓,成效显著。 B、陈良翰洞悉时局,富有见地。对如何处理金主求和、中原旧人求归一事,他认为关键在于谋求自治;他认为金主写信索要故土是无理要求,不应归还。 C、陈良翰正直无私,敢于进谏。他认为皇上对史正志和杨存中的任命不妥,坚决反对;他在担任谏官时,敢于直言成恭皇后的亲属封官太多。 D、陈良翰忠于国事,深受倚重。他为官公正,屡次从国家大局出发,建言献策;皇上托付他调护太子之责,又让他指陈当今不足,他的上疏令皇上赞赏不已。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问何术,良翰曰:“无术,第公此心,如虚堂悬镜耳。”

②况唐、邓、海、泗①又金渝盟后以兵取之,安得以故疆为言而归之?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范文正公文集》序

苏轼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曹操、孙权,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精品注译评》长春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

【注释】韩、范、富、欧阳: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皆北宋名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虬髯客传(节选)

唐  杜光庭

    虬髯曰:“计李郎①之程,某日方到。到之明日,可与一妹②同诣某坊曲小宅相访。李郎相从一妹悬然如磬欲令新妇祗谒兼议从容无前却也。”言毕,吁嘘而去。

    公策马而归,即到京,遂与张氏同往。至一小板门,叩之,有应者,拜曰:“三郎令候李郎、一娘子久矣。”延入重门,门愈壮丽。婢四十人,罗列庭前。奴二十人,引公入东厅。厅之陈设,穷极珍异,巾箱妆奁冠镜首饰之盛,非人间之物。巾栉妆饰毕,请更衣,衣又珍异。既毕,传云:“三郎来!”乃虬髯也,纱帽紫衫,趋走有龙虎之状,欢然相见。催其妻出拜,亦天人也。遂延中堂,陈设盘筵之盛,虽王公家不侔也。四人对馔讫,陈女乐二十人,列奏于前,若从天降,非人间之曲。

    食毕,行酒。家人自堂东舁出二十床,各以锦绣帕覆之。既陈,尽去其帕,乃文簿钥匙耳。虬髯曰:“此尽宝货帛贝之数。吾之所有,悉以充赠。何者?吾欲于此世界求事,当或龙战二三十载,建少功业。今既有主,住亦何为?太原李氏,真英主也。三五年内,即当太平。李郎以奇特之才,辅清平之主,竭心尽善,必位极人臣。一妹以天人之姿,蕴不世之艺,从夫之贵,以盛轩裳。非一妹不能识李郎,非李郎不能荣一妹。起陆③之渐,际会如期,虎啸风生,龙腾云萃,固非偶然也。持余之赠,以佐真主,赞功业也,勉之哉!此后十年,东南数千里外有异事,是吾得事之秋也。一妹与李郎可洒酒东南相贺。”因命家童列拜,曰:“李郎、一妹,是汝主也!”言讫,与妻从一奴,乘马而去,数步遂不复见

    公据其宅,乃为豪家,得以助文皇④缔构之资,遂匡天下。贞观十年,公以左仆射平章事。适东南蛮入奏曰:“有海船千艘,甲兵十万,入扶余国,杀其主自立,国已定矣。”公心知虬髯得事矣。归告张氏,具衣拜贺,洒酒东南拜之。乃知真人之兴也,非英雄所冀。况非英雄者乎?人臣之谬思乱者,乃螳臂之拒走轮耳。我皇家垂福万叶,岂虚然哉?

    或曰:“卫公之兵法,半乃虬髯所传耳。”

    【注】①李郎:李靖,隋末唐初著名将领,后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②一妹:姓张,一代侠女,因仰慕李靖而投奔为其妻,与虬髯客义结金兰。③起陆:腾跃而上,形容平步青云,大展鸿才。④文皇:指唐太宗李世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杨绘,字元素,绵竹人。少而奇警,读书五行俱下,名闻西州。进士上第,通判荆南。为开封推官,遇事迎刃而解,诸吏惟日不足,绘未午率沛然。仁宗爱其才,欲超置侍从,执政见其年少,不用。以母老,请知眉州,徙兴元府。吏请摄穿窬盗库缣者,绘就视之,踪迹不类人所出入,则曰: “我知之矣。”呼戏沐猴者诘于庭,一讯具伏,府中服其明。神宗立,召修起居注、知制诰、知谏院。诏遣内侍王中正、李舜举等使陕西,绘言:“陛下新即位,天下拭目以观初政。馆阁、台省之士,朝廷所素养者不之遣,顾独遣中人乎?”曾公亮请以其子判登闻鼓院,用所厚曾巩为史官。绘争曰:“【公 亮 持 国 名 器 视 如 己 物 向 者 公 亮 官 越 占 民 田 为 郡 守 绳 治 时 巩 父 易 占 亦 官 越 深 庇 之 用 巩 私 也。】”帝为寝其命。绘亦解谏职,改侍读,绘固辞,滕甫言于帝。帝诏甫曰:“绘抗迹孤远,立朝寡援,不畏强御,知无不为。朕一见许其忠荩,擢置言职,信之亦笃矣。今日之除,盖难与宰相并立于轻重之间,姑令少避尔,其谕朕意。”绘曰:“谏官不得其言则去,经筵非姑息之地。”卒不拜。未阅月,复知谏院,为御史中丞。时安石用事,贤士多谢去。绘言:“老成之人,不可不惜。当今旧臣多引疾求去,范镇年六十有三、吕诲五十有八、欧阳修六十有五而致仕 , 陛下可不思其故乎?”免役法行,绘陈十害。安石使曾布疏其说。诏绘分析,固执前议,遂罢,知亳州。元祐初,复天章阁待制。卒,年六十二。        (《宋史·杨绘传》,有删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余阙,字廷心,世家河西武威。少丧父,授徒以养母,与吴澄弟子张恒游,文学日进。元统元年,赐进士及第,授同知泗州事,为政严明,宿吏皆惮之。俄召入,应奉翰林文字。以不阿权贵,弃官归。寻以修辽、金、宋三史召,复入翰林,为修撰。出为湖广行省左右司郎中。会莫徭蛮反,右丞沙班当帅师,坚不往,无敢让之者。阙曰:“右丞当往,受天子命为重臣,不思执弓矢讨贼,乃欲自逸邪!”沙班曰:“郎中语固是,如刍饷不足何?”阙曰:“右丞第往,此不难致也。”阙下令趣之,三日皆集,沙班行。至正十二年,改宣慰司为都元帅府,治淮西,起阙副使、佥都元帅府事,分兵守安庆。于时南北音问隔绝,兵食俱乏,抵官十日而寇至,拒却之。乃集有司与诸将议屯田战守计,环境筑堡寨,选精甲外捍,而耕稼于中。明年,春夏大饥,人相食,乃捐俸为粥以食之,得活者甚众。民失业者数万,咸安集之。升副元帅。十五年夏,大雨,江涨,屯田禾半没,城下水涌,有物吼声如雷,阙祠以少牢 , 水辄缩。秋稼登,得粮三万斛。俄升都元帅,守安庆。十月,贼薄城下。戊申 , 贼并军攻东西二门,西门势尤急,阙身当之,徒步提戈为士卒先。士卒号哭止之,挥戈愈力,斩首无算,而阙亦被十余创。日中城陷,城中火起,阙知不可为,引刀自刭,堕清水塘中。阙妻耶卜氏及子德生、女福童皆赴井死。城中民相率登城楼,自捐其梯曰:“宁俱死此,誓不从贼。”焚死者以千计。阙号令严信,与下同甘苦,然稍有违令,即斩以徇。当出战,矢石乱下如雨,士以盾蔽阙,阙却之曰:“汝辈亦有命,何蔽我为!”。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使知尊君亲上之义有古良将风烈。卒时年五十六。

(节选自《元史·列传》,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王汉忠,字希杰,徐州彭城人。少豪荡,有膂力,形质魁岸,善骑射。节帅高继冲欲召至帐下,汉不往。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即位,补殿前指挥使,累迁内殿直都知。从征太原,先登,流矢中眸,战益急,上壮之,迁东西班指挥使。刘继元降,以所部安抚城中。师还,改殿前左班指挥使,三迁右班都虞候、领涿州刺史。雍熙中,改马步军都军头。端拱初,出为宾州团练使,历冀、贝二州部署,徙天雄军。二年,入为侍卫马军都虞候、领洮州观察使、高阳关副都部署。契丹南侵,汉忠合诸军击败之,斩馘甚众。真宗即位,自中山召归。俄复出为高阳关都部署,进领威塞军节度。成平三年,又为泾原、环庆两路都部署兼安抚使,迁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改镇、定、高阳关都部署、三路都排阵使。契丹掠中山,汉忠率诸将阵于野,契丹遁,追斩甚众,获其贵将。加殿前副都指挥使,改领保静军节度。五年,罢西面经略使,命汉忠为邻宁、环庆两路都部署,李允正、宋沆为钤辖,领戍兵二万五千人,委汉忠分道控制。数月召还,坐违诏无功,责为左屯卫上将军、出知襄州,常奉外增岁给钱二百万。未上道,暴得疾卒。赠太尉,以其长子内殿崇班从吉为阁门祗候,次子从政、从益为左右侍禁。汉忠有识略,军政甚肃,每行师,诘旦,必行香祝曰:“愿军民无犯吾令,违者一毫不贷。”故所部无益。性刚果,不务小节,轻财乐施。好读书,颇能诗,喜儒士,待宾佐有礼,名称甚茂,以是自矜尚,群帅不悦。

——(节选自《宋史·王汉忠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王肃之为豫州,以永为平南长史。齐将鲁康祖、赵公政侵豫州之太仓口,肃令永击之。永量吴、楚兵好以斫营为事,又贼若夜来,必于渡淮之所以火记其浅处。永既设伏,仍密令人以瓠盛火,渡南岸,当深处置之,教云:“若有火起,即亦燃之。”其夜,康祖、公政等果亲率领来斫营。东西二伏夹击之,康祖等奔趋淮水。火既竞起,不能记其本济,遂望永所置火争渡。水深溺死,斩首者数千级,生禽公政。康祖人马坠淮,晓而获其尸,斩首并公政送京师。

裴叔业又围涡阳,时帝在豫州,遣永为统军,与高聪、刘藻、成道益、任莫问等救之。永曰:“深沟固垒,然后图之。”聪等不从,一战而败。聪等弃甲奔悬瓠,永独收散卒徐还。贼追至,又设伏击之,挫其锐。藻徙边,永免官爵而已。不经旬,诏永为汝阴镇将,带汝阴太守。中山王英之征义阳,永为宁朔将军、统军,当长围遏其南门。齐将马仙碑连营稍进,规解城围。永乃分兵付长史贾思祖,令守营垒,自将马步千人,南逆仙碑。贼俯射永,洞其左股,永出箭复入,遂大破之。仙碑烧营卷甲而遁。英曰:“公伤矣!且还营。”永曰:“昔汉祖扪足,不欲人知。下官虽微,国家一帅,奈何使虏有伤将之名!”遂与诸军追之,极夜而返。时年七十余矣,三军莫不壮之。后除恒农太守,非心所乐。时英东征钟离,表请永,求以为将,朝廷不听。永每言曰:“马援、充国,竟何人哉?吾独白首见拘此郡!”然于御人非其所长,故在任无多声称。后为南衮州刺史。年逾八十,犹能驰射,盘马奋槊,常讳言老。每自称六十九。

(《北史·傅永传》,有删节)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