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单选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容易
安徽省合肥市2020届高三历史抢分模拟试卷(七)
材料一:在当时文人看来,这种文学形式是“小道”,不是载道的工具、治国平天下的手段。但是,在北宋诗歌走上“雅正”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特别是男女恋情的情况下,它弥补了诗的不足,获得意外的兴旺……苏轼作为士大夫集团的成员,比任何人都更敏感更深刻体会到强大的统治思想对个人的压制。——摘编自骆玉明《简明中国文学史》
材料二: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也,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清)钱大昕《正俗》
材料三:到五四运动的时候,才又来了一个展开,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这之中,自然含着挣扎和战斗……这是为了对于旧文学的示威,在表示旧文学之自以为特长者,白话文学也并非做不到。以后的路,本来明明是更分明的挣扎和战斗,因为这原是萌芽于“文学革命”以至“思想革命”的。
——鲁迅《小品文的危机》
材料 杨慎(1488-1559年),明代文学家,大学士杨廷和之子。第一次参加会试时,因考卷被焚的意外而名落孙山。但他坚持努力,于二十四岁时高中状元。杨慎家中藏书众多,他精通经、史、词曲、金石、书画。杨慎在复古风气流行的时候,张扬文学的华美和创作灵感,形成他“浓丽婉至”的诗歌风格。杨慎反对空谈心性,主张从事物本身去寻求自然发展的变化,肯定出于天性的生活欲望及追求物质利益的势利之心。
——摘编自《明史》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