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题型:单选题
题类:真题
难易度:容易
2020年高考历史真题试卷(江苏卷)
孟子讲“觉”,佛教讲“悟”,程颢、程颐兄弟则将二者圆通。北宋僧人契嵩认为儒和佛“心则一”,佛教“亦有意于天下国家矣,何尝不存其君臣父子”。这反映出北宋( )
A、
儒学统治地位动摇
B、
儒学与佛教的融合
C、
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D、
阳明心学影响深远
举一反三
元仁宗1313年下诏:“第一场明经经疑二问,《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内出题,并用朱氏章句集注,复以己意结之,限三百字以上。”元仁宗此举意在( )
王阳明说:“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心之所发处便是行,一念不善,便是恶行”。对该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
唐宋文人笔记中多有对当朝君主的记载。在皇帝日常生活方面,唐人多集中于宫闱秘闻与内廷享乐;宋人多详载内廷变革与矛盾。这种变化反映了( )
《孟子•离娄上》中指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礼记•大学》中也提到“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 天下平”。 二者都表明儒家思想( )
朱熹认为,“历象之学自是一家,若欲穷理亦不可以不讲。然亦须大者先立”,所谓先立的“大者”,即“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他又说:“小道,不是异端,如农圃、医、百工之类却有道理在。只一向上面求道理,便不通了。”在朱熹看来格物之根本是( )
明中叶以后,王学兴起,王阳明提出了“致良知”的学说,标榜“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的命题,该学说信徒众多,对旧制度、旧道德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下列属于这种“冲击”作用的是( )
返回首页
相关试卷
山东省济南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山东省济南市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高中园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广西壮族自治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集团)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历史学科试题
试题篮
编辑
生成试卷
取消
登录
x
请输入网站账号/手机号码/邮箱
请输入密码
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其它登录方式:
免费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