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2020年高考文综历史真题试卷(新课标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中国与民主德国的关系良好,贸易和文化交往十分频繁。与此同时,中国与联邦德国之间处于对立状态。1955年,联邦德国与苏联建交后,中国逐步推动与联邦德国的民间往来。60年代,随着中苏关系日益紧张,中国与民主德国关系降到了冰点。70年代初,联邦德国调整“新东方政策”,决定改善与中国的关系。1972年10月,两国外长在北京签署建立外交关系的公报,决定互派大使。此后,两国的交流活动迅速升温。

——摘编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等

材料二:1993年,德国实施“新亚洲政策”,十分重视发展与中国的关系。德国企业认为在中国“差不多所有行业都有前景”,纷纷进军中国市场。1998年,德国总理施罗德将实现外交政策“正常化”作为重要目标,对外不依附于任何国家,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并与中国共同“推动世界经济出现多元认同”。中国认为加强中德在多极化世界中的合作,有利于提高各自国际地位,扩大各自在国际上的活动余地,并促进世界和平、安全和稳定。2004年,中德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框架内建立“具有全球责任的中德战略伙伴”关系,中德关系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摘编自吴友法《德国现当代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50~70年代中国与民主德国、联邦德国关系的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德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历史条件。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德关系发展的历史启示。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主席说,“周恩来,一个光荣的名字、 不朽的名字” , “每当我们提起这个名字就感到很温暖、很自豪”。周恩来总理是新中国外交事业的主要奠基者之一,卓有成效地领导了党和国家的外事工作。

材料一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 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 国民政府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的呢? 中国 100 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 我们不学他们。 我们不要被动、 怯懦, 而是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要采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周恩来《新中国的外交》

材料二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成为了各国和平相处的基础,是为各国普遍接受的指导国际关系的原则,被写入了联合国文件。直至今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还在国家交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周恩来积极推动我国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从1956年到1965年,周恩来多次出访亚非国家,足迹遍及两大洲20余国。每到一地,他都受到热烈欢迎。他与各国领导人进行深入会谈, 取得许多成果。 他的亚非之行掀起了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建交的热潮, 中国同亚非国家的友好团结与日俱增。周恩来也善于利用每一个机会争取与西方国家的友好交往。在中法建交、 中美建交这些改变国际格局的大事件中,都有他的心血和智慧。从上世纪50年代初到1976年周总理逝世,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从18个增长到 107 个,且在此期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这一切成就都离不开周恩来总理的付出和领导。

———孙旋《新中国外交的中流砥柱》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0年前,中国没有专门管理涉外事务的机构,理藩院既管理少数民族事务又管理涉外“朝贡”事务。中国外交体制演变,始于“五口通商大臣”设立,后来随通商口岸扩展,设置南洋通商大臣、北洋通商大臣,负责管理对外通商事务。1861年,咸丰帝迫于英法压力,成立总理衙门,它是专管洋务及外交事务的中央机构,中国外交体制重大变化。1877年,清政府在英国设立领事馆,它是中国在海外设立的第一个领事馆。中西交往中,清朝放弃了“谕”“批”等居高临下的回复夷书定例,改用“照会”样式。1901年,外务部设立,它厘定使节职制,制定外交规章,重视外交官培养,中国近代外交体制正式确立,这对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有积极作用。

——摘编自《外交近代化》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与苏联正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这样就便利我们放手进行国内建设工作”并参加一系列国际会议,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新时期以来,中国外交的成就极为显著。在朝鲜半岛问题上,中国鼓励和支持朝美双方继续开展对话并且在伊朗核问题上积极发挥中国智慧,从2011年的利比亚撤侨,到2018年的泰国普吉岛游船倾覆事故,可以说中国同胞走到哪里,中国外交人员就跟到哪里。以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为开端,中国先后发起成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国际发展知识中心等,同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此外,还主办北京APEC会议、“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等主场外交。

——摘编自金灿荣、刘冰若《中国外交的特点和趋势》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