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江苏省昆山市九校2020年中考语文阶段性测试(一)试卷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哈尔滨访雪记

阿来

    在中国这个老的国家里,每一座城市都很古老。这些古老的城市,现在都变得千人一面般的年轻。哈尔滨是个年轻的城市,却舒服地保留了一些老城市的味道。

    夏天,不管你走到什么地方,除非荒漠,总是绿色覆盖了原野。夏天的绿色像一个帝王,把整个国家至少从地理上统一起来。到处都是雨水,到处都是浩大的水流。而冬天就不一样了,从北到南,气温分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梯次,从低到高,改变了大地的色调。与此同时,水在枯萎,同时也变化出了丰富的形态:冰,雪,霜,雨,雾。仅仅凭借于此,整个国度就分出了南方与北方。2005年元旦,我从成都出发的时候,就担心弥漫在四川盆地里灰蒙蒙的雾气使飞机不能正常起飞。温润的空气里绿色植物继续生长,但雾气长期阻断视线却使人心情黯淡。

    飞机在耐心的极限到来之前起飞了,降落在作为这次旅途中转站的北京。地理书告诉我们,北京是在冰雪的北方。但是,这里没有冰雪,没有水的另一种形态与气息。只有大堆的房子,干冷的风。好在今天,这里只是一个中转,只是从飞机场转到火车站时经过的一个地方。天很蓝,枯萎的树却是灰蒙蒙的一片。

    夜晚的火车向着哈尔滨进发。火车穿越寒冷而又干燥的大地,除了偶尔一声汽笛,没有原野的辉光与声音。铁轨与车轮合奏的单调音节与同一节奏的摇晃,把人扔到床上,沦陷于睡眠。

    夜半之后,我醒来,不是因为吵闹,而是因为安静。火车行进中那单调的声音越来越低,低到犹如梦境一般了。然后,我听到了一种巨大的差不多是无边的安静,那安静就是原野的声音。有这么巨大安静声音的必出自更为宽广的原野。这样的原野上,必有河流浩大,犹如一株枝叶舒展的巨树一般。一些山冈蹲守在远处,犹如神灵。我没有睁眼,那寂静就已经让我看见。睁开眼,就看见透过窗户的稀薄的光亮。披衣走出包厢,走到更宽大的车窗前,光亮像水一样弥漫而来。我看见了南方雾气中久违不见的月亮!那月亮不发光,像只银盘滑行在天上。光是从地上弥散开来的,准确地说,是从地面的雪、地面的冰上弥散开来,把天空、树木、村庄、山冈照得微微发光,好像天地万物在这个夜晚,从自己的内部发出了光芒,而新鲜的寒冷的空气运行在这些光芒中间。我想,这才是真正的北方!想象中的冬天的北方或者北方的冬天。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总在想象一些事物的面貌,也总在发现这些事物与想象的差距。但是,在2005年开始的这个夜晚,我看到了与我想象契合的景象。

    我呆立在窗前,列车的声音低下去,低下去,梦境一般穿越着冰封雪覆的原野。静谧的月光,穿过云层,穿过树林,越过村庄,梦境一般跟随着列车穿越。直到天渐渐放亮,月亮才隐去。此行是应哈尔滨市有关方面之邀前去观光,所以,我不能说哈尔滨之旅的高潮已经提前到来,但我可以说,哈尔滨之旅的调子已经定下了。我的目的不是喧闹驳杂的城市,而是静谧广大的原野。南方冬天晦暗的雨雾中,田野已经很疲惫了,但仍然要生长粮食,生长蔬菜,生长鲜花,而不得休息。但在东北大地上,田野盖上洁净的雪被静静地休息了。我喜欢这种安静的休息,我们所有人的内心都渴望这样安静而且洁净的休息。

    在中国这个老的国家里,每一座城市都很古老。这些古老的城市,现在都变得千人一面般的年轻。哈尔滨是个年轻的城市,却舒服地保留了一些老城市的味道,而这些老城市的味道,并没有作为什么遗产,被圈禁起来。仅仅因为这个,哈尔滨就应该让我们喜欢,更何况还有大江穿过,更何况还有冰灯闪烁。更何况,还有程式夸张、内在质朴、语涉低俗、幽默机智却浑然天成的二人转在人们心头唱着,但我还是固执地喜欢着汇集在这个城市四周的旷野。

    所以,友人带我逛街时,我特别想到冰封的松花江上。好客的主人同我去访萧红故居,车经过一条河,我便被疏朗宽展的河床,河道中冰封的蜿蜒水流,河岸两边虬劲沉默的大树,以及背后夕阳的光芒感动了。主人指引说:“呼兰河。”我甚至说,可以兴尽而返,不去看什么故居了。相信哺育了萧红的不是那个故居的地主院落,而是这条呼兰河。当然,后来还是去了故居,果然是一个生气已失的院落。

    所以,一行人到哈尔滨郊区滑雪时,我想到的是,回到南方便无雪可滑,所以不必费力去学。然后,就被滑雪场四周疏朗的松林,松林中厚厚的积雪所吸引,一路踩着雪向着这个山冈的顶部走去。这山看上去很低,攀爬起来,却显得越来越高。太阳的光斑稀稀落落,积雪在脚下吱吱作响,呼吸越来越深,越来越多前所未有的凛冽,但也前所未有的新鲜刺激的空气涌入了胸腔。休息时,我脱下手套扒开深雪,现出了干枯的草和绿色的松树苗,但似乎没有想看见的东西。问题是有一时半会儿,我也想不起来,自己想在深深的积雪下扒出什么。我躺在雪地上,身上,脸上,洒着斑驳的阳光。在这冰雪覆盖的绵远大地上,身上无法感到阳光的热量,但闭上眼睛,却会感到透彻的明亮,听见阳光落在树上,落在雪地上,发出细密的声响。这种声音里,宽广的大地,白雪覆盖的大地晶光闪耀,向四方铺展。

    起身继续往上时,我想起来,前些时候,看过迟子建一篇小说,说是东北的秋天短促,冬天来得迅猛,所以,积雪下会封冻住很多颜色鲜艳的野生桨果。我扒开积雪其实就是想看看下面有没有秋天未及凋落就已被冷藏的浆果。回哈尔滨看冰灯的时候,好像给迟子建谈了这事,她好像大笑,说,有,但在更深的山里,在她的家乡那边。确实,那天穿过的松林都很整齐,树都太小,而且品种单一,只是躺下来透过一些树冠看天的时候,有点森林的感觉。

    爬上那座小山冈,举目看见更广大的雪野,更多的连绵起伏的山冈,休息的田野,封冻的长河。然后,一列火车,蜿蜒着穿过寂静大地,从远处而来,又向远处而去,使大地更加洁净与空阔,而道路辖辏,会聚于目力所及那片烟云氤氲热气腾腾处,那座叫做哈尔滨的城市。白天活力四射,傍晚,夜幕落下,然后点上盏盏冰灯,拢着那么晶莹的光,在整个白山黑水梦境的中央。

(1)、用四字短语来概括成都、北京、哈尔滨这三座城市留给作者的印象,完成填空。
 

城市气候特点

“我”内心的感受

成都

北京

单调乏味

哈尔滨

冰雪覆盖

(2)、根据括号中的提示回答。

①但是,在2005年开始的这个夜晚,我看到了与我想象契合的景象。(结合全文,概括文中这个画线句中“景象”的特点。)

②但闭上眼睛,却会感到透彻的明亮,听见阳光落在树上,落在雪地上,发出细密的声响。(赏析文中画单横线的句子)

(3)、画波浪线的这段话在文中出现了两次,有什么作用?
(4)、阅读下面的二则材料,从给出的作家中任选一人,结合他的作品,从一个方面谈谈你对第八自然段画双横线句的理解。

备选作家:吴敬梓   鲁迅   老舍

    (材料一)地域自然人文环境对作家的创作影响首先体现在语言上。由于我国的民族众多,幅员辽阔,地方语言的种类复杂繁多,这就给作家创作的语言风格带来了独特性。

    (材料二)地域自然人文环境对作家创作的影响还体现在创作题材上。作者自幼生活的山山水水,在作者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作家创作的作品,多少总会在里面打上作家本人生活过的地方的烙印。

举一反三
                                                                                                           大地震
       全球每年大约发生地震500万次,其中多数地震我们不能感知,但超强度的大地震则给人类带来沉重的灾难。2005年10月8日,发生在南亚次大陆北部地区的大地震导致超过7万人丧生。
        地震学家都想找到预测地震的方法,有人希望通过动物在地震发生前的异常行为来预测地震,有人希望通过岩石受压变形后的形状来预测地震,有人希望用电脑技术分析地震的活动性,美国科学家曾建议建立一个由800个地球定位系统(GPS)站和200个应变计组成的监测网,以便更好地监测地壳的变化,但直到现在,准确预报地震仍是一个梦想。
        1 993年,美国科学家认为,他们终于逮到了一条有关地震的“大鱼”,于是警告帕克菲尔德地区的居民,几天之内当地发生地震的可能性高达37%。可是,最后的结果是人们虚惊一场。1995年,俄罗斯科学家弗拉迪米尔 波罗克在利用小地震预测大地震方面似乎取得了突破,因为他成功地预测了日本神户发生的大地震,还成功预测了2003年12月发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地震。可是,接下来他关于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将发生地震的预测却没有成功。于是,人们对他的“小地震是大地震预兆”的理论提出了质疑。
        我国科学家尹祥础用21年时间创建了中国独特的“加卸载响应比”地震预测理论。他认为,临近地震的时候,地震区域的地质结构非常脆弱,就像一头负载已经达到极限的骆驼一样,这时候哪怕在骆驼的身上再加一根稻草,就可能把骆驼压垮。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他于2004年3月曾预测“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交界地区未来1到2年内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很大”。2005年10月发生在南亚次大陆的大地震印证了他的预言。即使如此,尹祥础还是认为地震预测是一项科学难题,一旦发布的地震预测结果不准确,就可能引起公众不必要的恐慌。 
从理论上说,地震预测应该是在地震发生之前,能够明确地指出地震发生的地点、时间以及规模、震级等。照这一要求看,迄今为止地震预测技术仍未成熟。
         地震学家认为,地震预测的困难主要有以下原因:其一,地震是小概率事件,很难验证研究者的思路、方法及观测结果。其二,地球具有“不可入性”,仅仅用来自地球表面的观测资料来推断地下的物理过程是十分团难的。其三,如果承认地震是地壳内的一种临界现象,那么它具有不稳定性,对初始条件的变化十分敏感,这就可能导致对地震发生时刻的预测的不确定。
        看来,人类对地震孕育发生的原理、规律虽有所认识,但还没有完全认识;人类可以对某些类型的地震做出一定程度的预报,但还不能预报所有的地震。

阅读理解与欣赏。
                                                                                                                           《一个婴儿的拥抱》
        ①我们是餐馆里唯一带孩子就餐的顾客,我把伊瑞克放进一把高高的婴儿椅里。突然,伊瑞克高兴地尖叫起来:“嗨,嗨……”并兴奋地用手拍打着椅把。当伊瑞克高兴地咯咯笑着扭动身体时,他的眼睛笑得起了皱纹,嘴巴咧开着,露出了没牙的牙床。我环顾四周,找到了让他快乐的根源。那是一个穿着肥大裤子的老头,脚趾头从鞋子里戳出来,衬衫很脏。我们离他比较远,但我相信他身上一定很臭。
        ②那个老头的手挥舞着,“嗨,我看见你了,小家伙。”我和丈夫交换了一下眼神,“我们该怎么办?”伊瑞克继续大笑着回答:“嗨,嗨。”餐馆里的每个人都看着我们,脸色古怪。
        ③我们点的饭菜来了,那个老头大喊:“你们点小馅饼蛋糕了吗?你们知道躲猫猫(一种把脸一隐一现以逗小孩的游戏)吗?嗨,瞧,他知道躲猫猫。”没有人认为那老头是可爱的,他显然喝醉了,我和我丈夫感到很困窘。我们默默地吃着饭,伊瑞克则在为那个欣赏他的流浪汉表演自己的拿手好戏,那个老头把他大大地赞美了一番。
        ④我们终于吃完了饭,丈夫去结账,我抱着伊瑞克去停车场等他。那老头就稳稳地坐在门口。“上帝,让我在他对伊瑞克说话之前顺利地走出去吧。”我在心里祈祷着。当我走近那个老头的时候,我转过身,试图横跨一步躲过他,避免他呼出的空气吹到我们脸上。但是,当我这么做的时候,伊瑞克努力把小小的身体向外斜伸出去,张着胳膊,做出“抱抱我”的姿势。我还没来得及阻止他,伊瑞克就已经从我的怀里向那个老头扑过去了。
        ⑤一刹那间,一个身上带着臭味的老人和一个充满乳味的小婴儿的爱达到了完美的极致。伊瑞克表现出来的是完全的信任和爱,他温顺地把他的小脑袋靠在老人肩膀上。老人的眼睛紧闭着,我看见泪珠在他的睫毛上闪烁着。他用他充满污垢、痛苦和艰辛劳作的手托着婴儿,抚摸着他的后背。这么短的时间里他们建立起这么深厚的爱,我站在旁边,肃然起敬。老头抱着伊瑞克,轻轻地摇着,用一种坚定的、命令的口吻对我说:“你要好好照顾这个孩子。”我的喉咙里像卡着一块石头,好不容易才说:“我会的。”他颇不情愿地将伊瑞克递给我,看起来非常伤心。我接过伊瑞克,那老头又说:“愿上帝保佑你,大太,你已经给了我一份最珍贵的礼物。”
        ⑥我除了低声说“谢谢”之外什么也说不出来。我抱着伊瑞克,向汽车跑去。丈夫看到我哭,并且把伊瑞克抱得那么紧时,他感到莫名其妙,只有我知道为什么。我刚刚亲眼目睹了一个看不见罪恶、不懂得评判的小婴儿表现出来的爱。我的伊瑞克看见的是一个人的内心,而我,他的妈妈,看到的则是一套衣服。这是我的小婴儿给我上的最好的一课。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品味冬季

张春波

    ①我几乎爱上了冬季。不为别的,只因为冬天有融融的炉火,温暖的阳光和飘零的雪花。

    ②虽然没有鲜花、绿草的点缀,但我还是由衷感谢造物者设计了冬。岁月更迭,四季交替。没有冬的肃杀,或许我们永远感受不到春的妩媚;没有冬的单调,或许我们永远不会知道夏的多姿多彩;没有冬的真实,或许我们永远摆脱不了秋的虚无怅然。

    ③很喜欢冬的意境,就像一杯浓浓的苦咖啡,虽苦却有撩人的苦香,让人留恋。不是吗?在冬日的暖阳里,就仿佛回到了儿时的襁褓,躺在父母宽厚而又温暖的怀抱,可以忘却世俗的羁绊,无忧无虑的肆意放纵,不用担心会有何种结果发生。冬日雪花飘零,普盖万物,流风回,雪一片苍茫,天地为之默然。透过漫天飞舞的洁白,倾听那静谧世界万物的心语,那时,我的心被裁成无数条丝带,随着雪花四处飘荡,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得以荡涤过滤的心灵,忽然就此变得纤尘不染、晶莹剔透。

    ④冬天又像一首深沉的诗歌,言尽而意不止,意在言外。当繁华落尽,雁阵空空灵灵的悄然飞去,只给我们面前留下庄严和肃穆,曾经的一切都在记忆中变得异常清晰,秋去春来,花开花落,没有遗憾,惟有淡淡的温馨。于是,我在冬季里便有了一份期待,期待绿意长存,期待温暖永驻。每个晴朗的冬日,我就推开窗户,任温暖的阳光和新鲜的空气荡进窗棂,迎身上去感受那扑面而来的清纯,仿佛置身浪漫的天堂,到处弥漫着鲜亮的色彩,找不到一丝瑕疵。我的心儿幸福地飞出去包容于冬日的阳光里,像轻盈的蝉翼一样透透亮亮地、快快乐乐地舞蹈。

    ⑤在似水流逝的岁月里,没有冬,天地也就无所谓春夏秋;没有寒冷的历炼,万物也就无所谓欣欣向荣的升华。岁月四季,一如人生,有欢笑、有泪水、有幸福、有痛苦,除非让时空定格,岁月定影;否则我们将永远生活在人生的春夏秋冬之中。我总相信在更深更广处,只要维持一颗美好的心,欣赏的心,对生命常恒有祝福之念,有包容之念,那么冬即是春,春即是冬。首要条件只不过是需要以平和的心态去静静品味。多年以后,当我已经成为坐在摇椅上的白发老人是,端着一杯热腾腾的浓茶,依偎在火炉旁,回忆曾经走过的道路,曾经的光荣和失落,梦想与挫折,那该是多么温馨的事情啊!

    ⑥天地轮回,万物荣枯,美哉冬季!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关于“诗词大会”的报道阅读

【新闻报道】

    最近,杭州与诗词的缘分不浅。一周前,杭州外卖小哥雷海为获得了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的总冠军;而昨天,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中国诗词大会》出题专家之一的方笑一,带着他的新书《中华经典诗词2000首》来到杭州,与读者分享如何成为一名诗词达人。

    昨天的现场很是热闹,互动环节甚至一度出现抢话筒的场面,讲座结束时,方笑一被妈妈们团团围住,询问如何教小朋友背诗。

    《中国诗词大会》在全国掀起了一阵重读古诗词的热潮,第二季中的武亦姝,第三季中的雷海为,都是大热的选手。

【记者采访】

    方笑一是第二季、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海选面试的评审,他告诉记者,大多数选秀节目参赛选手水平每况愈下,可报名《中国诗词大会》的选手,水平却一届比一届高,一些选手水平高到令专家都震惊。

    比如第三季决赛“诗词接龙”环节中,12岁的上海小朋友钱子昂用五代蜀后主王衍的《醉妆词》“这边走,那边走,只是寻花柳”,破解了第三季亚军彭敏的“必杀技”“后不见来者”,赢得专家们一片掌声。

    据方笑一的了解,熟记诗词并不是所有选手的“童子功”。不少人是看了节目之后,才被激发起对古诗词的兴趣,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也能在比赛中取得不错的成绩。

    “诗词之所以能在当下形成热潮,主要原因是,这种短小精练的文本,相较于其他的文学样式,更符合现代人利用碎片时间进行阅读的习惯。”

    方笑一举了刚刚拿下第三季《中国诗调大会》总冠军的雷海为的例子,他认为,这位外卖小哥1000多首的诗词储备。正是充分利用了工作间隙中大量的碎片时间。

    丰富的人生阅历,也会加深对诗词的理解与记忆。

    方笑一告诉记者:“其实,古诗一直在我们的身边,它所表达的真挚情感,所蕴含的人生体验,与你的心,你的人生,你的世界,息息相通。”

    他个人比较喜欢的出题方向,就是将诗词与人们的生活相联系。他举了一道自己挺喜欢的题目:宋代朱敦儒《朝中措》词中“汤饼如丝”中的“汤饼”,是今天哪种面食的前身?A.汤面;B.汤包;C.汤圆。

    方笑一说,这道题的思考方式有很多,有知识储备的人可能会知道,汤饼类似于今天的汤面,还会想到魏明帝请何晏吃热汤饼的典故。假如不知道的话,从后面“如丝”的形容里可以推断出所描述的食物形状是细长的,就能得出汤面的答案。

    “我们总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天文地理、饮食医药,而诗词正是打开中华文化这座宝库的钥匙。”方笑一说。

【专家支招】

    想要成为“诗词达人”,你要学会下面几招。

    第一招:图。

    相比文字、图像更有助于加深记忆。明朝时,就出过《唐诗画谱》。在读到一些描写景致的诗句时,可以去网上搜搜图片,就算不能还原诗句中的意境,但能在脑海里形成场景,帮助你记忆。

    第二招:唱。

    很多人都有课文记不住,但歌词却忘不掉的体验,这就是音乐旋律的功劳。诗词本身就有格律,诵读时朗朗上口,如果配上旋律,更能进一步加深记忆。

    第三招:用。

    古人的诗词不是凭空写的,都是有情境的,我们也不妨在合适的情境下,在朋友圈甩一两句古诗表达时下的感受。比如天冷下雪想喝酒,可以“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有情有趣,心有灵犀的朋友自会来点个赞。

    教孩子背诗,可以将诗带入到现实情境中。比如出去玩看见色彩缤纷的小鸟,就可以背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有愉悦感。

    第四招:脑补。

    如果说前三招是加深记忆的辅助之法,那么最后这招是成为诗词达人的根本,那就是读。读是有技巧的,可以大开脑洞,展开想象——比如跟随王维去“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看他看过的风景,走他走过的路,眼前是山涧涓涓细流,坐下抬头看到远处的云蒸霞蔚。这些只属于你想象的画面,会成为诵读诗词时最好的伴侣。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各题。

致十八岁

    ①24年前,我在为自己的年青而苦恼,在为朦胧的前程而苦读寒窗,内心充满向往和忧虑……不一样的是,我面前的路只有一条独木桥,就是考上大学。这桥又老又窄,100个人上桥,能通过的至多5人。5%的胜数,想一想都觉得可怕,何况我就读的中学不是名校,班级也非重点班。也就是说,。5%还要打折扣,折扣下来胜数大概要以千分之来计了。我很多同学就因此而自暴自弃,我一度也加入了其中,把读书当作受刑,千方百计想逃避。我逃避的方式之一是读小说。

    ②那时我并没有想到以后我会写小说,我当时读小说只是对现实的一种逃避、一种放弃。但是,谁也想不到我也想不到,小说拯救了我。小说是纸上的世界,这个世界里有生动的故事,有鲜明的人物,有心跳声,有脚步声,有悲欢高合,有情仇恩爱,有强者的身影,有弱者的屈………总之,读小说让我提前领略了成人世界,让稚嫩的我变得有些少年老成起来。有时候就是这样,只要洞开一个小角、一条小缝,你就从黑暗中走出来了。我从小说里粗浅地明白了人生的一些道理,简而言之是一句老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而正是这一点点道理,让我重新找回了自信和动力,指引我走出了困境。

    ③回头想来,青春其实是很苦闷的,孤独是青春的通病,要治愈它关键是要有人与你真心地交流。为什么小说能给年少的我注入活力和信心,大概是因为我在小说世界里找到了朋友,得到了交流。

    ④我是1981年参加高考的,成绩好得“出人意外”:全班第三。榜上有名。第四名就落孙山了。就是说,那年我们班上只有三人上了提档线。命运在关键时刻向我绽开笑颜,但这只是与我的同班同学相比,与众多上榜者相比,我的成绩还是很可怜:只比提档线多了3分半。那时高考录取的程序和现在不一样,所谓提档线其实是体检线,上了体检线的人依然有10%的沟汰率。不用说,如果体检人人过关,我这个可怜的成绩只能归入淘汰之列!

    ⑤体检的前一天,一名大胡子军官悄悄来到我们学校,他是解放军工程技术学院负责招生的领导,他们学院要在我们县招收20名学生。我们学校领导热情地把他请来,希望他“关照一下”。结果,他挑三栋四,挑走了4名同学,都是高分的。自然不可能有我,我连大胡子军官这人都无缘见识,只是知道这件事。

    ⑥第二天,我们都在特定的医院参加体检。被“工院”相中的二十名同学,简直有点根式扬成地出现在我们眼前,他们到哪里,我们都得让道。负责体检的医生也是一路关照,打乱已有的次序,优先给他们检查。我在一旁羡慕地望着他们,除了羡慕还是美慕。

    ⑦正在我落寞的羡慕之际,机会已经悄悄潜近我:原来拟定的20名人选中,有一半被军校严格的“体检线”挡在了门外。这个消息是秘密的,我是偶然获知的。

    ⑧那天很热,中午休息时,我在医院楼下的一棵小树下乘凉。不一会儿,一个戴眼镜的同志,50来岁,胖墩墩的,从楼里出来,他显然是来乘凉的,站在我身边。正是中午时分,树是一棵小树,早出的阴凉只是很小的一片,要容下两个人有点难,除非我们挨得紧紧的。见此情况,我主动让出大片阴凉给他。他友好地对我笑笑,和我攀谈起来,我这才知道他就是“工院”负责招生的首长。我当即主动向首长表示,我很愿意去他们学校。首长问了我的考分,认为我的分数确实低了,虽然对我“印象不错”,但跟他的要求还是“相差甚远”,他无法给我机会。但是,后来当首长获悉我的数学是满分、物理也有98分的高分时,他惊疑地盯了我一会儿,让我下午去找他,听他答复。到了时间,我去找他,他正在看我的体检报告。完了,他抬起头对我笑了笑,说:“你要重新体检。”就是说,他已经把我纳入了他第二次拟定的人选中。也就是说,只要我的身体经得起他们军校的考验,我就是他们的人了。

    ⑨我的身体很棒。

    ⑩就这样,大胡子给我签发了录取通知书。当通知书发到我们学校时,老师们都以为大胡子弄错了,专门把我叫去“当面对证”。大胡子见了我,肯定地说:“没错,就是他。”

    ⑪我相信,当时肯定有人以为我在背后做了大量世俗的“公关”工作。其实,我知道,大胡子首长知道,我只是比旁人多了一点礼貌和主动我的客气谦让赢得了首长的好感,我的积极主动又为自己赢得了机遇。

    ⑫光阴荏蒋,流年似水。回忆青春时光,我更加慕美青春的美好。年轻真好!比住洋房豪宅好N次方,比开奔驰宝马好N的N次方。

    ⑬归根结底,每一个人的世界都需要自己用信念去开启,用心血去铸造,用岁月去打磨,用成功去证明。

阅读《糖丸爷爷》,完成各题。

糖丸爷爷

    ①1955年,有一种怪病在中国集中爆发。染病后,超过四分之一的孩子死亡,活下来的手脚和四肢变形,终身残疾。这就是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

    ②有一次,一个妇女背着孩子,一看到穿着白大褂的顾方舟走出来,就一把拉住他哭喊着:“大夫,你救救我的孩子吧!”顾方舟一时不知说什么好。他看了看孩子,眼睛扑闪扑闪的,很是机灵,身子却瘫痪了。想到几万个孩子不是死就是残疾,自己却无能为力,顾方舟比孩子的母亲还悲痛。那一刻,顾方舟下定决心,一定要攻克脊灰!

    ③1957年,他日夜奋战,到处寻找当时医务工作者不愿接触的患者粪便,用病原学和血清学的方法证明了I型为主的脊灰流行。1959年,脊髓灰质炎成了中国当时最严重的公共防疫事件。3月,卫生部派顾方舟等四人到苏联考察脊灰疫苗。当时,世界上对付脊灰病毒只有两种疫苗:一是美国Salk死疫苗,需注射三次(每次高达5美元),这对财政拮据的中国来说,是行不通的;第二种是活疫苗,美国赛宾教授用动物研究所得,但其风险极大,一旦发生毒力返祖,人就会因服用疫苗而得病。赛宾教授把疫苗分送至世界各地著名实验室,共同进行临床试验,其中就有苏联!顾方舟隐约感到,活疫苗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他必须立刻得到活疫苗的资料。顾方舟开始在苏联寻找活疫苗的下落。令他惊讶的是,有活疫苗的苏联科学家正是自己留学苏联期间的导师——丘马可夫教授。恩师二话没说,就将活疫苗赠送了一些给他。9月,从莫斯科开往中国的车上,顾方舟守着行李箱,生怕稍有颠簸弄碎了里面的玻璃容器。

    ④回国后,他立即成立研究小组,争分夺秒地研究活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他给227只猴子做了4500张病理切片,这些切片足有四层楼那么高。活疫苗在动物身上实验成功后,还需要在人身上测试通过,才能算真正安全。冒着可能瘫痪的危险,顾方舟和同事们亲自喝下疫苗溶液,以身试药。可是,疫苗还必须对小孩儿进行身体试验。找谁的孩子呢?若不敢给自己孩子吃,凭什么给别人的孩子吃?顾方舟思来想去,最后毅然决定瞒着妻子,让自己刚满月的儿子参加临床试验!在顾方舟的感召下,研究所的科学家们也纷纷给自己的孩子服用疫苗。这些初为父母的年轻人,用一种看似残酷的执着,表达着对国家、对人民、对科学的挚爱。10天观察期过后,大家喜极而泣:疫苗是安全的!疫苗确实是安全的!

    ⑤随即,进行了2000人的更大规模的II期试验,全部成功。III期要扩大到450万人,如何进行疫苗的大规模生产,成为摆在顾方舟面前更大的难题!

    ⑥1960年顾方舟和同事们到达昆明,建设生物研究所和疫苗生产线。荒郊野岭,困难超乎想象。顾方舟干起了苦力,200斤的水泥扛起就走;为了给蔬菜施肥,他跳到化粪池中;山上没有冰箱,存不了疫苗,他每天把疫苗背到山下的肉制品厂冷藏,一天往返十多次……恰逢三年困难时期,科学家们都是饿着肚子干活!仅仅9个月,面积达13700m2的研究所(疫苗生产基地)终于建成了。这一年,周总理也来到昆明。顾方舟激动地说:“周总理,我们的疫苗如果生产出来,给全国7岁以下的孩子服用,就可以消灭掉脊髓灰质炎!”周总理听了,认真地问:“是吗?”顾方舟拍着胸脯道:“我们有信心!”于是1960年到1961年,北京、上海等十一座城市,450万名孩子开始服用活疫苗,93%的防疫率,让顾方舟和同事们欣喜不已。至此,中国脊髓灰质炎疫苗正式宣告成功!

    ⑦然而,疫苗是液体的,味道苦,小孩很抵触。怎样才能制造出既方便运输,又让小孩爱吃的疫苗呢?

    ⑧一天,顾方舟看到三岁的儿子拿着糖果,他突然意识到:为什么不能把疫苗做成糖丸呢!固体方便运输,小孩还爱吃!就这样,上亿中国儿童都吃过的“糖丸”正式诞生。

    ⑨自1964年“脊灰”糖丸疫苗在全国推广以来,“脊灰”的年平均发病率从1949年的十万分之4.06,下降到1993年的十万分之0.046,使数十万儿童免于致残。1978年,这颗糖丸正式列入计划免疫,每个孩子都会吃到。1994年,中国最后一例脊灰病毒被消灭。2000年,“中国消灭脊髓灰质炎证实报告签字仪式”在卫生部举行,74岁的顾方舟作为代表,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中国彻底消灭了脊灰野生病毒的传播,成为无脊灰国家!

    ⑩直到顾方舟80多岁时,还指导学生研究更好的脊灰疫苗,比如无需冷冻的糖丸:更安全、更高效的滴剂。他不止一次地说过:我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做了一颗小小的糖丸。可就是这一颗小糖丸,挽救的是中国千千万万的家庭,更是中国未来的希望!

    ⑪2019年1月2日,93岁的“糖丸爷爷”顾方舟老人走了。如果他能见到总理,一定会自豪地拍着胸脯说:“总理,咱们中国人已经消灭了骨髓灰质炎,您可以放心了!”

    ⑫今天,当我们跟孩子说起中国的超级英雄时,一定别忘了他——“糖丸爷爷”顾方舟!

(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