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填空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7语文全国卷Ⅰ高考压轴卷
中国的儒者将孔子看成圣人,把孟子看成亚圣。历代帝王几乎都将孔子视为无可挑剔的圣人,但对孟子,总觉得味道有点儿别致。既然如此①这也许因为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孟子的性善论,一是他的民本思想。这里说孟子主张性善论,②。孟子认为人性本是善的,因了后来的不良教育及社会熏染而变坏了;荀子认为人性本是恶的,但通过教育和觉悟可以走向善。③,其价值取向也都是让人培养和保持善和美,但切入点不同。
园林多么繁华都靠不住,用画用诗用文写出来的纸上园林反而耐看耐读。 。
①其实那座园很小,园中读书堂也小,浇花亭尤小。
②弄水种竹轩、见山台、钓鱼庵、采药圃等等更远远不如名字那么清幽。
③司马温公描写独乐园的诗歌传诵一时。
④饱读纸上园林,可以读出自己胸中的园林,世人真不必多事造园了。
⑤独乐园所以为人欣慕,不在于园,而在于诗
前人有诗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此语有一定道理。不过,仅仅有国家不幸,①{#blank#}1{#/blank#} , 而让杜甫等春风得意,也不可能诞生血泪交迸、与苍生息息相通的诗文;太平盛世也曾造成了李白的失意,韩愈的辛酸和苏轼的落魄,②{#blank#}2{#/blank#} , 也成就了中国讲坛一颗颗闪耀的明星。由此可见,国家不幸与诗家不幸相比,③{#blank#}3{#/blank#}。
《唐诗之旅》一书中,李元洛先生别具手眼,另辟蹊径,他的散文将古典诗词与现代生活熔于一炉,将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合为一事, , 则必登庐山观其瀑; , 则必赴巩县谒其墓; , 则必入沈园勘其景; , 则必至扬州赏其月; , 则必往海南儋州拜其庐。现场感能消除层层隔膜,在作者的强力牵引下,读者亦能身临其境,仿佛穿越了横亘千古的时空隧道,与古人作一对一的心灵交流。
①他欲访求杜甫的旧迹
②他欲体验苏东坡的流放生涯
③他欲领悟杜牧的诗意
④他欲解开陆游的心结
⑤他欲追蹑李白的诗踪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