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jd】2020人教版必修4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2课苏武传课时1

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完成下题。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 , 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愿勿复再言!”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汉使曰:“武等实在。”

    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扶辇下  除:殿阶 B、蒙斧钺汤镬  虽:虽然 C、如惠语以单于  让:责备 D、汉使曰  谢:道歉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苏武忠贞气节的一组是( )

①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

②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

③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④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⑤子为父死,无所恨,愿勿复再言

⑥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3)、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陵劝降时虽采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文雅方式,但苏武全然不为所动,称李陵为“王”,划清二人的界限,表明自己的立场。 B、李陵劝降这段描写不但表现了苏武可贵的气节,同时也刻画了叛将李陵的复杂心态:他那尚未泯灭的爱国热情、羞耻之心在苏武的崇高境界面前被唤醒了。 C、匈奴与汉和亲后,汉寻求苏武等人,匈奴欺骗汉朝使者说苏武已死;但苏武用大雁传书告知天子,最终才得以重回汉朝。 D、课文最后一句“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看似平实记述,细细品味,作者的叹惋之情溢于言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②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秦王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六王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

    维秦王兼有天下,立名为皇帝,乃东土,至于琅邪。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市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始皇为微行咸阳,与武士四人俱,夜出逢盗兰池,见窘,武士击杀盗,关中大二十日。

    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颠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隐宫①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骊山。发北山石椁,乃写蜀、荆地材皆至。关中计宫三百,关外四百余。

    有坠星下东郡,至地为石,黔首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始皇闻之,遣御史逐问,莫服,尽取石旁居人诛之,因燔销其石。

    始皇出游。至平原津而病。始皇恶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九月,葬始皇骊山。始皇初即位,穿治骊山,及并天下,天下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或言工匠为机,臧皆知之,臧重即泄。大事毕,已臧,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臧者,无复出者。

(节选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注】①隐宫是古代的一种酷刑。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也。髫龀丧父,事母以孝闻。年十二,魏广平王赞辟开府参军事。后丁母忧,居丧骨立。赵郡王睿举德行,称疾不就。和士开亦重其名,将讽朝廷,擢为国子祭酒。士谦知而固辞,得免。
    李氏宗党豪盛,每至春秋二社,必高会极欢,无不沉醉喧乱。尝集士谦所,盛馔盈前,而先为设黍,谓群从曰:“孔子称黍为五谷之长,荀卿亦云食先黍稷,古人所尚,容可违乎?”少长肃然,退而相谓曰:“既见君子,方觉吾徒之不德也。”士谦家富于财,躬处节俭,每以振施为务。州里有丧事不办者,士谦辄奔走赴之,随乏供济。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兄弟愧惧更相推让卒为善士。有牛犯其田者,士谦牵置凉处饲之,过于本主。望见盗刈其禾黍者,默而避之。其家僮尝执盗粟者,士谦慰谕之曰:“穷困所致,义无相责。”遽令放之。
    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士谦曰:“吾家余粟,本图振赡,岂求利哉!”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曰:“债了矣,幸勿为念也。”各令罢去。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谦,谦拒之,一无所受。他年又大饥,多有死者,士谦罄竭家资,为之糜粥,赖以全活者将万计。收埋骸骨,所见无遗。至春,又出粮种,分给贫乏。赵郡农民德之,抚其子孙曰:“此乃李参军遗惠也。”或谓士谦曰:“子多阴德。”士谦曰:“所谓阴德者何?犹耳鸣,己独闻之,人无知者。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开皇八年,终于家,时年六十六。赵郡士女闻之,莫不流涕曰:“我曹不死,而令李参军死乎!”会葬者万余人。乡人条其行状,诣尚书省请先生之谥,事寝不行,遂相与树碑于墓。
(选自《隋书•隐逸传》)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赠张别驾序

归有光

    张侯自尚书秋官郎,出判苏州。会其属县昆山之令阙,来署其事。未逾月,新令且至,吾党之士,为会于玉山之阳,邀侯为一日之欢,盖莫不戚然于侯之去者。

    噫!人之相与,历岁月之久未必相爱也。岂徒不能相爱,有厌其岁月之久,而去之唯恐其不亟也。若侯之不鄙夷吾人,与吾人之所以爱侯者,可谓有情矣。吏之来,皆四海九州之人,无亲知之素。一旦以天子之命,卒然而相临如是者,岂法度威力之所能为哉?夫亦恃其有情以相爱而已。今或自谓其能制百里之死生,法度威力之可以为,视其人漠然,而独行其恣睢之意,则今世之俗吏类如此也。侯为人慈爱恺悌,可以望而知其情。故不逾月,而县之士民,无不爱且慕焉。

    嗟夫!吾县之人,力耕以供赋贡。曲事天子之命吏,盖亦无所不至。虽骈死敲扑之下,未尝敢有疾怨之心,独于是非之实有不能昧者,而见于里巷之歌谣也。孔子之删《诗》三百篇,美一而刺九焉,所以导民之情,使之言。若《十月之交》、《雨无正》,虽幽厉之虐,不能绝也。今大吏或相与比于上,不曰吏之无良,然且诟詈吾人,以为风俗之薄恶。夫二百年仁孝忠厚之俗,奚至于今而独恶耶?

    方侯之视事,即有倭寇之警。贼自滨海深入百里,络绎城下,侯以安静镇之。虽在倥偬之际,不肯因循旧弊,以扰于民。自前年贼至,而县常先时塞门,又严缒城之禁。小民斗米束菜,悉为吏卒所苛取。近郊之人,扶老携幼,望门而呼,城上莫有应者,独坐视其宛转于锋刃之下。且日钩取疑似之人,以为贼谍而屠刳之。盖冤苦无诉之民,有不独死于贼手者矣。如前之为,今岁皆无之。则贤人君子之所至,岂必其岁月之久!如时雨之沾溉于物,岂有涯哉?夫然后知侯之所以非今之俗吏。而期月之间,吾人爱慕之深如此,则夫知吾县风俗之不薄者,亦莫如侯。余故乐为道之云。

    侯名牧,辛丑进士,山阴人。

(选自《震川先生集》卷十一,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