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5-2016学年江苏省无锡市高二下学期期末政治试卷(选修)
①树立权利意识,坚持自由表达言论 ②提高公民意识,增强辨别是非能力
③树立法律意识,坚持权利义务统一 ④增强义务意识,保障网民正当权益
我国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实施以来,江苏各地纷纷创新开展工作,推动全民普法走深走实。扬州市人大、司法局联合开展“扬州法律明白人学扬州地方性法规”教育培训活动,全面提升扬州市村(社区)法律明白人法治素养和法治实践能力。泰州市司法局积极履行未成年人普法职能,坚持“预防+保护”两手抓两手硬,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和工作载体,让法治精神、法治意识深深扎根未成年人心中。盐城市对于在群众中容易发生的一些矛盾纠纷,比如婚姻嫁娶、邻里关系、经济劳资纠纷等,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注重在关键环节将调解过程融入到普法工作中,把法治宣传教育落实到基层。
结合材料,运用全面依法治国相关知识,阐述江苏各地普法实践的意义。
“按键”伤人,国家“亮剑”。2023年,多部门开展行动,多举措系统治理网络暴力。2023年4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网络法治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依法严惩网络暴力;7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征求意见稿)》;9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印发《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2023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7起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典型案例;11月,公安部公布10起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典型案例。只有让施暴者受到应有的惩罚,让受害者得到及时的保护,网络环境才能不断净化,释放出更多正能量。
①有助于健全司法救助体系,完善法律援助制度
②有利于引导和支持人们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
③彰显了我国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④说明人民调解制度已经成为诉讼程序之内解决纷争的重要方式
①坚持良法之治,最大程度发挥法律的效力
②下沉解纷力量,引导和支持人们依法维权
③增强基层解纷实效,维护基层和谐稳定
④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与社会责任
2023年8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随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人大网上公布该修订草案,并向社会公众公开征求意见。
此次修订草案对多个社会治安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规定。草案增列数种应予处罚的行为,包括考试作弊、高空抛物、违法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等。同时,修订草案将治安管理工作中一些好的机制和做法通过法律形式予以确认,进一步合理设定了处罚措施和幅度。例如,被处罚人不服行政拘留处罚决定、提起行政诉讼的,或者遇有参加升学考试、近亲属病危、死亡等情形的,可以提出暂缓执行行政拘留的申请,满足法定条件的,公安机关可暂缓执行行政拘留处罚决定。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分析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修订对建设法治中国的意义。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