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语言表达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北京市东城区2020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学校举行主题活动总结大会,一位同学将进行主题演讲。请阅读他的演讲词初稿。完成(1)(2)题。

尊敬的领导、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以自强不息战胜外患内灾”。

    【甲】新中国自诞生起,就一直勇敢地面对着来自西方国家方方面面的敌视。我们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先后引爆了原子弹和氢弹,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推动了“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不仅让我们破除了国外敌对势力的长期孤立和重重封锁,而且还让我们战胜了国内重大灾难的一次次袭击。

    1959-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1976年唐山大地震,1998年特大洪灾,2003年非典疫情,2008年汶川大地震……【乙】这些重大灾难络绎不绝,来势汹汹,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每一次都能帮助我们化险为夷,夺取胜利。然而这些胜利的最终取得,都需要无数人前赴后继、攻坚克难、奉献牺牲。近几个月来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这个恶魔的殊死搏斗,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又一集中体现。多少医护人员争做坚定的“逆行者”,不顾个人安危奋战在阻击疫情的第一线;多少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坚强乐观,互帮互助;多少普通工作者奋战在各行各业,为了确保城市的正常运转,不缺位,不后退;【丙】多少居民自觉居家隔离,苦中作乐,只为切断病毒传染的链条;多少老师挂念着学生,迅速练就“网红主播”十八般武艺,为同学居家自主学习保驾护航;多少同学积极响应“停课不停学”号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丁】没有“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哪有同仇敌忾的众志成城?没有“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哪有同舟共济的患难与共?没有“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哪有战无不胜的凯歌高奏?

    最后,我用一副对联结束我的演讲。上联是“          ”,下联是“          ”,横批是“自强不息”。

    谢谢大家!

(1)、上文四处画线句中,修辞方法或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处是(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2)、该同学不能确定上文横线处如何填写。结合上下文,从下面四联中为他选出两联,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破孤立除封锁,苦心人天不负              ②破孤立除封锁,有志者事竟成

③战天灾斗地难,苦心人天不负              ④战天灾斗地难,有志者事竟成

A、①④ B、④① C、②③ D、③②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一】2020 年 7 月 23 日,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将“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送入前 往火星的地火转移轨道,成功开启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 同时也揭开了中国行星探索 的序幕。“天问一号”成功踏上奔火之旅, 迈出了我国行星探测的第一步,这也是中国 人迈向更远深空的关键一步。

【材料二】长征五号大约有 20 层楼高、600 多吨重,底部腰围达到 10 多米,中芯级 更是达到夸张的 5 米。是我国目前运载能力最大的新一代运载火箭,也是我国迄今为止 研制的最大推力运载火箭, 因此之前都被简称为“大火箭”。在运载能力上, 长征五号 的能力和国外现在主流大型运载火箭相当,具备近地轨道 25 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14 吨的运载能力, 比现役火箭的运载能力提升了 2 倍以上。

【材料三】2022 年 4 月 16 日下午, 神舟十三号 3 名航天员平安抵达北京。王亚平  刚下舷梯, 穿着红色小裙子的女儿就迎上来, 把一大束鲜花递给了妈妈。和女儿拥抱完, 王亚平立刻掏出一颗“星星 ”,笑着送给了女儿。 “摘星星的妈妈”回来了,航天英雄 回来了。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顺利结束“太空出差”,为中国航天迄今最长  一次太空载人飞行画上了一个圆满句号。

从太空出舱到首次在轨通过遥操作完成货运飞船与空间站对接,从中国女航天员首 次太空漫步到创下中国航天员单次飞行任务太空驻留时间最长纪录——183天在轨驻留, 每一个“首次”都标注着中国航天的新高度。作为承上启下的关键任务,神舟十三号飞行任 务圆满成功,意味着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收官, 正式迈入在轨组装与建造的新  阶段。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