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单选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2017届安徽省黄山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材料一:在当时文人看来,这种文学形式是“小道”,不是载道的工具、治国平天下的手段。但是,在北宋诗歌走上“雅正”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特别是男女恋情的情况下,它弥补了诗的不足,获得意外的兴旺……苏轼作为士大夫集团的成员,比任何人都更敏感更深刻体会到强大的统治思想对个人的压制。——摘编自骆玉明《简明中国文学史》
材料二: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也,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清)钱大昕《正俗》
材料三:到五四运动的时候,才又来了一个展开,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这之中,自然含着挣扎和战斗……这是为了对于旧文学的示威,在表示旧文学之自以为特长者,白话文学也并非做不到。以后的路,本来明明是更分明的挣扎和战斗,因为这原是萌芽于“文学革命”以至“思想革命”的。
——鲁迅《小品文的危机》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此事之是非,非一朝一夕所能定,亦非一二人所能定。甚愿国中人士能平心静气与吾辈同力研究此问题!讨论既熟,是非自明。吾辈已张革命之旗,虽不容退缩,然亦决不敢以吾辈所主张为必是而不容他人之匡正也。
——胡适《寄陈独秀》
鄙意容纳异议,自由讨论,固为学术发达之原则;独至改良中国文学,当以白话为文学正宗之说,其实非甚明,必不容反对者讨论之余地,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值是,而不容他人之匡正也。
——陈独秀《答胡适之》
﹣﹣摘编自靳希光《“南陈北李”的协作与分野》
材料:严复(1853~1921),福建侯官人。少年时期考入福州船政学堂。1877年到1879年被公派到英国格林威治海军学院留学,期间对英国的社会政治发生兴趣,涉猎了大量资产阶级政治学术理论,尤为赞赏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回国后,严复从海军界转入思想界,以教育救国为己任,积极倡导西学的启蒙教育,并翻译了《天演论》等诸多西洋学术名著,创办了《国闻报》,将西方的社会学、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哲学和自然科学介绍到中国,提倡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号召自强自立、救亡图存。他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对后世的翻译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是清末极具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近代中国开启民智的一代宗师,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
———据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等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