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2015-2016学年广西南宁市马山县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我国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分布格局是(    )

A、大杂居、小聚区 B、小杂居、大聚区 C、小杂居、小聚区 D、大杂居、大聚区
举一反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筚路蓝缕、砥砺前行,办成了一件又一件大事,我国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与其深得民心的土地政策密切相关。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明确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经过这一土地政策的调整,农民的经济权利与生活水平都得到大幅提升。

——摘编自俞明轩等《党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土地政策:百年沿革与发展》

(1)材料一中,实行“这一土地政策”的法律依据是什么?该政策实施后我国土地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二:考虑到中国的历史国情和近现代社会发展的实际条件,党和国家决定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西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西藏生产总值由1965年的3.27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920.8亿元。

——摘编自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的成功实践》白皮书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背景。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西藏发展的因素。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到114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位;我国高铁营业里程达4万千米,位居世界第一;我国高速公路里程已达16.9万千米,位居世界第一。进入新时代,我国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加大研发投入,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教育部《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3)根据材料三,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的表现。
(4)请你综合上述材料,围绕“推动中国取得伟大成就的因素”,自选一个角度提出观点,并运用两个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总结升华、逻辑清晰。3分)
广西位于岭南地区,简称“桂”,是我国少数民族人数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广西各族与全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共同谱写了中华民族的发展篇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214年,灵渠建成,沟通了湘江和漓江,打通了南北水路,为秦朝统一岭南提供了重要保障。同年,秦军攻占了岭南,随即建立了桂林、南海、象等郡,岭南正式纳入秦朝的版图,也开启了岭南融入中华文明的进程。自秦朝以来,灵渠在巩固国家统一,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加强各族人民交往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摘编自《360百科》

材料二   1944年初,日军发动了大规模的豫湘桂战役,10下旬集中15万兵力进攻桂林城,中国守军进行殊死抵抗,史称“桂林保卫战”。不足2万的桂军在民众支持下利用天然岩洞筑成的工事进行顽强抵抗,誓死不退。此役,3位将军殉国,数百位军官牺牲,一万多名士兵战死,谱写了抗战史上一出慷慨悲壮的英雄史诗!桂林保卫战是地方军抗战的缩影,在抗日战场上,桂军、西北军、湘军、川军、滇军等等,在外敌入侵,民族危亡的关头,他们表现出了中国人应有的血性,为拯救民族的危亡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像淞沪会战中,湘军士兵在进入阵地时都要对周围的人说:“来世再见”,桂军士兵光着膀子挺着刺刀与日军坦克“肉搏”,川军的一个师与日军激战仅存数百人等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永不屈服的象征。

——摘编自《360百科》

材料三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5月6目至8日在广西调研。他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坚定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切实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

——摘自《光明日报》(2024年05月09日)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