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2017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历史与社会模拟试卷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在亚洲东南部的中南半岛上,有许多由河流冲击而成的平原,湄公河平原就是其中之一。它地跨泰国、缅甸、老挝和柬埔寨等国家。

材料二:湄公河位置示意图

材料三:凡一国之盛衰,在乎海权之得失……19世纪以来,海权之争渐趋注于太平洋,我国于太平洋上适当列强海权竞争之要冲。我国海疆袤延七省,苟无海军控制则海权尽失,须重戎备而固海防。  ——引自孙中山相关论述

(1)、湄公河平原濒临我国四大濒临海域中的。属于气候,这里水网密布,土壤深厚、肥沃,为人们提高了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是这里主要的农作物。其南部的海峡是沟通了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上交通要道,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2)、在比例尺为1:100000000的地图上量的中国第一大岛台湾岛到该海峡的直线距离是3厘米,这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约为

(3)、请以第一次鸦片战争为例,佐证材料中“苟无海军控制则海权尽失”的观点。为“固海防”,清政府作出了怎样的努力?结果如何?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生产技术以至生活风尚等方面都受到中国的深刻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7世纪中期的一次改革。他们仿照隋唐制度,改革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科举制……

──人教版历史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下

材料二:清政府并没有完全将日本放在眼里,在学术领域也很少翻译日文书籍。

……战争的惨痛失败使清政府开始正视日本,积极向日本派遣留学生,学习近代化的经验。

材料三:20世纪30年代,日语词汇铺天盖地进入中国。然而,通过这种传播方式留下的日源外来词,如“大东亚共荣圈”、“皇军”、“马路大”等在中国人的头脑中大多被打上了羞耻、痛苦的印记。

材料四:2014年以来,日方在钓鱼岛问题上采取升级挑衅行动。据报道,日本文部科学省正研究在初中和高中教科书编写指南中写明钓鱼岛是日“固有领土”。并将钓鱼岛“属于《日美安保条约》第5条的适用对象”写入其中。按照这个声明的规定,“包括钓鱼岛在内,所有处于日本施政之下的区域适用《日美安保条约》”。

(1)古代日本已经成为中华文明圈中的一员。材料一中提到的是日本古代的哪次改革?请列举一位唐代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贡献的使者。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使清政府“惨痛失败”的是什么战争?日本近代的哪次改革使其成为清政府学习的榜样?

(3)材料三中的日源词汇出现在哪次战争期间?这场战争全面爆发的标志是什么?请列举一例战争期间日本在中国的暴行。

(4)请你结合钓鱼岛事件,谈谈你的看法。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