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2017年浙江省台州市椒江二中语文中考模拟试卷

阅读理解

该不该让家长陪读

    【编者按】陪读,顾名思义就是陪同孩子读书。广义上讲是家长全程参与孩子生活与 学习的一种行为。狭义上讲是孩子放学后家长或陪读老师陪同孩子写作业并予以指导的行为。现在家长陪读已经成为一种风气。有的在县城的学校附近租房子陪读,有的跨学区买房陪读,还有的甚至飘洋过海去陪读。该不该让家长陪读呢?我们选取了三位同学的发言来讨论这个问题。

     “孟母三迁”是我们熟悉的千古佳话,这也许是有记载的最早的陪读吧。孟母努力为 孟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值得天下父母效仿。有人说:“父母应当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导师,生活中的朋友,学习中的伙伴。”这句话将父母对孩子的重要性概括得很全面。确实如此,我们如果与父母一起生活,父母良好的品行修养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现在,很多学校实行寄宿制,家长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很少,陪读就能增加与孩子相聚的时光,减少父母的“空巢”感,提高家庭的和谐幸福指数。另外,很多孩子学习压力大,父母陪读能缓解孩子压力,激发孩子学习动力。①___________

——(广东)刘同学

    首先,家长陪读不利于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很多陪读家长甚至连盛饭、洗袜 子、挤牙膏这样的小事都代劳,如此陪读会导致孩子“高分低能”。其次,孩子在成长道 路上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麻烦和困难,如果每次家长都在身边给予“帮助”,这些麻 烦、困难对于孩子来讲就失去了助其成长的意义,久而久之,会让孩子形成依赖心理。近年来社会上热议的“啃老族”,不就是被父母一路“包办”成长的精神上的矮子吗?最后,家长也有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家长如果在自己的工作中做出了成绩,无疑会对孩子产 生积极的影响;反之,如果他们把孩子当作全部,放弃了事业和追求,可能就无法有效地 “言传身教”了。不可否认,不少家长陪读也是出于无奈。但问题是,今天在重重保护下长大的我们,未来有能力去保护自己的孩子吗?②___________

——(河南)李同学

    家长陪读的重点应放在“读”上,而不仅仅放在“陪”上。要“读”懂孩子,理解孩子,摆正自己“陪”的位置,而不是变成管孩子吃饭,管孩子学习,管孩子交友,管孩子看电视、电脑。我的父母陪读就很讲究方法,有艺术。我到家后,他们不光嘘寒问暖,还留出时间让我给他们讲述一天的情况,等我自己作出评价后,他们才会恰当地说出他们的见解。遇到双休日,不是他们“伺候”我,而是我孝敬他们。这使得我们之间有了更多的情感交流,就像并肩作战的战友。我们年纪小,有父母在身边,我们快乐无忧,父母心里踏实。③___________

——(浙江)张同学

(节选自《中学生阅读》,有删改)

(1)、下列语句来自三位同学的发言,请把它们分别放到材料中最恰当的位置(填序号即可)。

A.所以,家长陪读要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给孩子选择的权利,不要把陪读重心放在约 束孩子、管教孩子上。这样,不光孩子成长得快,家长也会“成长”。

B.因此,与其躲在父母背后避风雨,不如大胆迈出自己的脚步,在泥泞与荆棘中收获真正的人生教益。

C.对毕业班的孩子来说,尤其如此。家长的陪读能缓解孩子的压力,有利于他们以积极轻松的状态面对学习的挑战。

    ②    ③  

(2)、编者选取了三位同学的发言,其意图最有可能的是(    )

A、解释陪读的现象。 B、呈现对陪读的看法。 C、说明陪读的方法。 D、倡导陪读的风气。
(3)、议论性文字要求具有说服力,请选择一位同学的发言,分析他是如何做到的。

(4)、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我已陪读了两年,孩子上初中后,我就选择了辞职陪读。每天的工作就是接送孩子上 下学,准备一日三餐,做好一切后勤保障。我怕孩子学习不自觉,每晚都坐他身边陪读。 除此之外,还要督促他复习。可最近孩子一回家就关房门,也不知他在想什么。

——(上海)李女士

你认为李女士在陪读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请结合文本中三位同学的发言作出分析。

举一反三
3﹣7月是流感流行季,以下是《广州日报》记者就感冒相关问题对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闵存云(以下简称闵)的采访节选。请认真阅读,回答问题。

记者:请问老百姓对预防感冒有何误区?

闵:很岁老百姓预防感冒通常服用板蓝根。其实,板蓝根药性苦寒,现代人本身就是虚寒体质多,多喝板蓝根极易伤到脾胃,引起胃痛、食欲不振等症状。一般感冒本身就是自愈性疾病,吃药预防不可取。

记者:请问在感冒用药方面,患者存在哪些误区?

闵:感冒后。不少患者一味求开抗病毒药、清热解毒药。流感与普通感冒不但由病毒引起。同时会掺杂细菌感染。病毒性感冒一般白细胞指数不高,甚至可能还低些。假如患者多喝水不吃药,增强体质,感冒一般一周内就会自愈;细菌性感冒的感染,患者则会出现咳嗽、流浓鼻涕、黄痰、扁桃体红肿、发烧,出现这些指征,就可使用抗生素。如果是风寒厨师一般会表现为鼻塞、流鼻水、喉咙痒,可服用温散药;如果是风热感冒则是喉咙痛、轻微发热为主,可服用清热解毒药。假若不区分感冒病症,盲目用药,就会加剧病情。

记者:那么,有没有适用的配方介绍给大家?

闵:我介绍两种 配方。其一是取生姜30克、大蒜30克、红糖50克,加水约100mL,用猛火煲10﹣15分钟,趁热服用,可发汗解表、健胃消食、杀菌、抗病毒,此配方适用于风寒感冒;其二是取金银花、菊花各30克,加水约100mL,用猛火煲10﹣15分钟,放凉后服用,可发散风热、解毒利咽、杀菌、抗病毒,此配方适用于风热感冒。需要强调的是,这两种配方只能“各司其职”,不能乱用。

(选自2013年3月27晶《广州日报》,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新华社2019年5月18日)

材料二:

    “我不在博物馆看展览,就在去博物馆的路上”——一个热衷于在博物馆“打卡”的网友这样描述自己的休闲时光。毋庸置疑,“逛博物馆”正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仿佛是跨越千百年时光而来的先人信札,一件件文物的“前世今生”,让观众得以一窥祖先们的生活图景、悲欢离合。这样的“精神盛宴”,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已不再是小众需求。虽然发展速度令人惊叹,但中国博物馆仍然面临“成长的烦恼”。

    “一个好的博物馆,应该在做好保护、研究等本职工作的基础上,让身处其中的观众在很舒服的状态下接受教育,潜移默化地树立文化自信。”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说。这对博物馆“讲故事”的能力无疑提出了很高要求。

    调查发现,博物馆“讲故事”能力仍是短板。观众对博物馆不同方面的评价中,评分最低的三项是“互动体验手段”“高科技展示手段”和“讲解体验”。至今还有很多博物馆停留在展示奇珍异宝的阶段。好的展览,要用古诗打动观众。展览的要义,不是追求最上乘的展品,而是讲好展品之间的相互关系;展览的最终目的不是展示坛坛罐罐,而是展示这个区域过去人们的生活。

(同材料一)

材料三:

    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的成功,正在于它跳出了传统器物学和考古学的解读思路,通过透物见史、见人、见精神的方法,解读国宝背后的文明密码及传奇故事。

与传统展陈方式相比,观众更青睐有互动和参与感的展览。为了满足新需求,不少博物馆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在文物活化方面各出奇招。甘肃省博物馆推出一组文物表情包,被年轻人大量下载;高科技互动艺术展演《清明上河图3.0》构筑出真人与虚拟交织、人在画中的沉浸体验;湖北省博物馆推出“我的假日在湘博”等系列活动,每场预约名额被一抢而空……

(《人民日报》2019年5月10日)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