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2016年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江南暮春  清明风俗

       随着寒食、清明、上巳的来临,江南已是红梅零落,樱花渐离枝头,桃花也随雨打风吹去了。江南的暮春习俗像是在彷徨中寻找着什么寄托。

【以水驱邪与魏晋修禊】

       《孝经纬》记载:“春分后十五日……为清明三月节。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矣。”古人对于“洁”的渴求出于对死亡的恐惧。暮春时节,寒热不定,疾病时来侵袭。古人认为这是被压抑的阴气或说瘴气在作怪。用洁净的流水来清除浊邪成了必要举动。

       明代以来,江南地区产生了许多以水清除浊邪的“方法”。如三月初二以桃叶浸井水服食,传说可治心病。三月初三取枸杞煎汤沐浴,能使皮肤光泽不衰。人们对这些方法的信任,大抵都源于临水修禊的风俗。

       修禊,是古人祈福消灾的仪式,通常在三月上旬巳日临水举行。自魏晋以后,上巳节的日期固定为三月初三。《晋书•王羲之传》记载:“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说的就是著名的兰亭雅集。当日,王羲之与众名士相聚曲水之畔,三杯两盏之后,他联想到战争的频繁与生命之脆弱,感慨:“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庄周在《齐物论》中告诉世人:生为梦幻,死是苏醒,早逝(殇)反而能使人走向长生(彭)。王羲之并不相信修禊的功效,认为死亡总是突然来袭,同时也不接受庄周为消解死亡恐惧所提出的解释。王羲之与名士们聚饮赋诗,且将雅集诗作逐一记录,企图通过这种方式创造一条与后人沟通的途径﹣﹣这是对死亡的新知。

【寒食禁火与唐人祭墓】

       寒食,在清明前一两日。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流亡列国,忠臣介子推舍命追随。重耳夺回王位后,与之交恶。介子携母逃入山中,重耳派人纵火烧山,将其活活烧死。《庄子•盗跖》载:“介子推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文公。文公后背之,子推怒而去,抱木而燔死。”传说百姓相约禁火以纪念介子推,便产生了寒食节。

       因为禁火,人们须考虑制作不易变质的冷食。旧时江南流行冬青叶汁染米蒸食,俗称乌饭。后来,有人用麦苗汁和糯米做成粉团,流传至今成了江南暮春名小吃﹣﹣青团。

       其实,禁火的习俗早于介子时代就已产生。寒食附会于介子推的故事,正如端午节相传是纪念屈原一样。从唐代开始,每逢寒食,无论贵贱,人们都要祭扫先人坟墓。白居易《寒食野望吟》云:“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离别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百姓祭墓自春秋方始】

       商周时期,人们相信死后精神不灭。当贵族享尽生前的荣华富贵,跨过生死边界,迎接他的是天上地下的极乐世界。人有魂魄二气,魂飞九天,前往祖先的世界永生;魄则留于墓中,享受随葬品带来的无尽欢愉。贵族们在祭祖方面霸占了特权,他们在宗庙中和先人的坟冢前祭祀祖先;而庶民不要说建家庙,连坟包也不许出现。

       春秋时期,周朝礼制日渐崩坏,越来越多的百姓开始在先人墓上封土,用作先人墓葬标记,以便上坟时容易寻找。孔子深爱周礼,对百姓祭墓却表示支持。《礼记》载,曾子问孔子庶民该如何祭祖。孔子回答:“向墓而为壇,以时祭!”百姓扫墓祭祖,从周代的不合礼法,经孔子认可后在宗法社会中流传下来。

【宋代“黄金周”使三节合一】

       隋唐统一后,上巳逐渐变成了春游节。《剧谈录》载:“开元中,上巳节赐宴臣僚,会于曲江山亭,恩赐教坊声乐,池中备彩舟数只,唯宰相、三使、北省官与翰林学士登焉。每岁倾动皇州以为盛观。”这种以皇室为首的节庆,低级官员和庶民只能远远瞻望。

宋代时,官方规定三个“黄金周”,冬至、初一和寒食各放假七天。寒食日期往往在清明前几日,三月三有时与清明重合。久而久之,清明便吸纳了寒食与上巳的节庆风俗。

       宋代以后,清明上墓取代寒食上墓,成了新习俗。发展到明清时期,江南各地出现了许多家族祠堂,百姓也可像贵族一样为先人举行庙祭。但是,庙祭更多的是祭祀祖宗,增强家族凝聚力。个人对先父先母养育之恩的追念,仍寄托在墓祭中。

       因为节日的调整,原本三月三的春游活动在宋代也移到了清明节。吴自牧《梦粱录》记载了杭州清明节的娱乐活动:“车马往来繁盛,填塞都门。宴于郊者,则就名园芳圃、奇花异木之处;宴于湖者,则彩舟画舫,款款撑驾,随处行乐。”

       上巳郊游,春心悠悠;寒食上坟,冷雨纷纷。氛围判然有别的两个节日,宋后竟浑融一体。清明节,人们先出郊外扫墓祭祀,傍晚便携土产回城,其后则尽情游赏晚春。

       旧时百姓观念中,死后不能直接进入极乐世界,而是由生前功过决定身后归宿。但是,只要死后能得到后来人的凭吊与祭祀,便能够不断与人间产生联系,达到一种超越生死界限的神格存在。因此,相比对死亡的恐惧,人们更害怕死后被遗忘﹣﹣“无后”才是真正的死寂。从这点说来,介子推、王羲之等华夏先人,都战胜了死亡,得到后人追思,实现了永生。这或许就是江南暮春风俗的寄托所在吧。

(文/谭昔,有修改)

(1)、句中划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知一死生为虚诞/国不以山溪之险 B、向墓而为壇,以祭/自云先世避秦 C、池中彩舟数只/前人之述 D、都门/以忠谏之路也
(2)、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矣 B、子推/怒而去 C、上巳节/赐宴臣僚 D、每岁倾动皇州/以为盛观
(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介子推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文公。

(4)、下列对《寒食野望吟》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生动说明了唐朝时期寒食时节祭扫先人坟墓、凭吊逝者的风俗已经盛行。 B、诗中,有乌啼鹊噪人哭的悲声,也有催人泪下的景致,营造了凄凉悲惨的氛围。 C、“垒垒”“冥冥”“萧萧”等叠词的使用,使描绘的景色更形象,富有艺术魅力。 D、末两句诗,九泉之下的先人哭泣,世上的亲人却听不见,道尽了生死离别之痛。
(5)、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自魏晋以后,清明节和上巳节就在同一天,即三月初三。 B、江南民众制作乌饭和青团的冷食,就是为了纪念介子推。 C、春秋时期,贵族和庶民们才可以建家庙和坟冢祭祀祖先。 D、宋代的“黄金周”渐使清明节融汇了寒食、上巳的传统。
(6)、庄周与王羲之对待“彭殇”的态度一样吗?结合材料说说理由。

(7)、说说你对“‘无后’才是真正的死寂”这句话的理解。

(8)、今年清明节期间,不少网店提供“代客扫墓”业务,收费从200~1000元不等。对此,市民看法不一,有人认同,有人反对。说说你的看法及理由。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布,永远会赢石头
      哥哥比弟弟早出生十几分钟,所以就成了哥哥。小时候家里穷,他们常常两个人才分到一块糖、一个酥饼、一支铅笔或是一个作业本。共享是一种办法,“石头剪子布”是另一种办法。一、二、三!胜负马上见分晓。
      不过,落败的一方,永远是哥哥。他总是固执地出石头,从来不肯改变。有时弟弟问他:“你是故意的吧?”哥哥回答:“只我一个人故意有用吗?不过我相信你不会永远出布,所以,下一次我肯定赢你!”真到了下次,他仍然出石头,弟弟仍然出布。
      兄弟俩一起初中毕业,家里却没有钱让他们俩一起升到高中。一天,兄弟俩来到院子里面对面站好。哥哥说:“我学习成绩一向比你好。”弟弟说:“可我是弟弟。”说完,两个人都轻轻地笑了。
      哥哥问弟弟:“这次你出什么?”弟弟说:“布。”一、二、三!弟弟果然出布,哥哥出的仍然是石头。哥哥背过身去,已是泪水滂沱。
哥哥后来去城里打工,弟弟则最终在高考中名落孙山。一年后,弟弟也到了城里。哥哥带弟弟去找厂长,请求厂长给他份工作。厂长说:“就先试用三个月吧!”
      那天晚上,车间里突然火光冲天。车间里有一个大锅炉,那锅炉一旦爆炸,等于点燃了几百公斤的烈性炸药。哥哥对弟弟喊了一声:“冲!”两人同时冲向大火。
      兄弟俩为消防队争取了时间,大火扑灭时,锅炉安然无恙,工厂保住了。可是,两兄弟都受了伤,住进了同一间病房。
      为了表示感谢,厂长决定给他们一套房子。厂长说:“现在工厂的资金有些紧张,所以只能奖给你们其中一个人,这是一套带户口的房子,住进去,就成了城里人……”
      哥哥和弟弟相视而笑——有些事,像命中注定的,想避都避不开。病房里终于只剩下兄弟二人。哥哥看着弟弟,再看弟弟的手。他说:“开始吧。”弟弟苦笑一下说:“这次,你肯定可以赢我。”哥哥笑着说:“这么多年了,也该我赢你一次了。”
      一、二、三!哥哥和弟弟同时出了手。哥哥仍然出石头。这一次,他还是输了。
      弟弟的表情长久地凝固在脸上,突然高喊一声:“哥!”然后,号啕大哭。那一天,其实,他特别想输给自己的哥哥,可他不能不赢——他的两只胳膊都缠满了绷带,手指不能弯曲。他和哥哥都知道,那一天,他只能出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肤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③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

太宗与黄门侍郎王珪宴语 , 时有美人侍侧,本庐江王瑗之姬也,瑷败,籍没入宫。太宗指示珪曰:“庐江不道,贼杀其夫而纳其室,暴虐之甚,何有不亡者乎!”珪避席曰:“陛下以庐江取之为是邪,为非邪?”太宗曰:“安有杀人而取其妻,卿乃问朕是非,何也?”珪对曰:“臣闻于《管子》曰:齐桓公之郭国,问其父老曰:‘郭何故亡?’父老曰:‘以其善善而恶恶也。'桓公曰:‘若子之言,乃贤君也,何至于亡?’父老曰:‘不然。郭君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所以亡也。'今此妇人尚在左右,臣窃以为圣心是之。陛下若以为非,所谓知恶而不去也。”太宗大悦,称为至善,遽令以美人还其亲族。

(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宴语:在宴席上交谈。②庐江王瑷:唐太宗的本族叔父李瑷,封庐江王后,因谋反罪被杀。③籍没:官府把罪犯家人和财产登记没收。④贼杀:“贼”亦为“杀”之意。⑤避席:古人席地而坐,离座而起,以示尊敬,谓之避席。⑥遽:立即、立刻。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