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江苏省江都三中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斯大林说:“在一战后,战胜国,主要是英、法和美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

材料二: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列宁

材料三:“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分裂。”

         ——斯大林语(1945年2月于雅尔塔)

材料四:1946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发表的《和平砥柱》演说中指出:“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的后面……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和平制度”是指什么?

(2)、为确立“和平制度”帝国主义召开了两次重要国际会议,哪一条约的签署为列强共同掠夺中国提供了条件?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提到的“两个大国”分别是哪两国?

(4)、材料三中的“共同敌人”、“同盟”分别指的什么?

(5)、战后的历史验证了斯大林的话。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同盟破裂之后美苏之间维持了一种什么样的状态?这种状态经济上的表现是什么?

(6)、对于以上所提及的国家间的关系,谈谈你的看法。

举一反三
20世纪初以来爆发的两次世界大战硝烟已经殆尽,却给整个人类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创伤。今天,我们要以史为鉴,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忆战争之殇】

材料一:两次世界大战一览表

名称

时间

参战国家

卷入人口

伤亡人数

经济损失

一战

4年多

30多个

15亿

0.3亿

3300多亿美元

二战

6年多

60多个

20亿

0.6亿

4万多亿美元

——摘自川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析战争之果】

材料二:1919年1月至6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法国巴黎附近的凡尔赛宫举行所谓“和平会议”,史称“巴黎和会”。英、法、美三国首脑操纵了这次会议。如何处置战败后的德国,是会议讨论的中心问题。

——摘自川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100年前,中国大地爆发了一场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它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思战争之悟】

材料四:2017年,习近平在联合国总部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演讲,他回首最近100多年的历史。谈到人类经历了血醒的热战、冰冷的冷战,尤其是遭受两次世界大战的劫难后。看到“那一代人最迫切的愿望,就是免于战争、缔造和平”以及“各方最殷切的诉求,就是扩大合作、共同发展”。他指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遵循”。

——摘编自李慧军《从“人类命运共同体”高度审视“家国情怀”》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