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6-2017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选自人教版《历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摘自《汉书• 董仲舒传》
材料三:《司马迁采访史迹》图
请回答: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纷争,社会急剧变化。儒、法、道、墨、阴阳的学派针对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各家学派之间进行激烈的论争,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材料二: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体著作。“泛爱众,而亲(接近)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教无类”“温故而知新”等,意蕴深刻。
材料三: 文艺复兴是14-16世纪欧洲新兴资产阶级掀起的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这场运动冲破了封建神学对人的束缚,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思想文化前提。
材料四: 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家们开始以新的眼光来观察世界。薄伽丘的文学作品《十日谈》讲述了一个风趣幽默的故事;达·芬奇在《蒙娜丽莎》画中,刻画了一个人间少妇的青春之美;米开朗琪罗在教堂巨幅画《创世纪》中创作的众多鲜活人物,释放着震撼人心的光芒。
近年来世界各地掀起了一股“孔子热”。陈华同学认为孔子是一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的理由如下:孔子提倡“因材施教”、“诲人不倦”、“为政以德”、“无为而治”、“敏而好学”、“不耻下问”。陈华同学列举的理由中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并加以说明。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礼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商君书更法篇》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材料三: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如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随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汉书武帝传》
①主张大力推行儒学教育 ②使太学在全国各地普遍设立
③有利于思想上的大一统 ④使士人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