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综合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6-2017学年江苏省徐州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情境分析:分析下列情境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情景一:1881年(清光绪七年)9月,两江总督左宗棠上书清廷,为“筹备海防,制造枪炮及各省机器轮船,所需煤铁最为大宗,请开办江苏利国煤铁。”此奏获准立案后,左宗棠即命徐州道程敬之“查勘确定,遴员举办”……经徐州道府和左宗棠批准后,于1882年10月5日(清光绪八年八月二十四日)正式成立组建“徐州利国驿煤铁矿务局”,“官督商办,煤铁并举”。

分析:左宗棠在“”的旗号下筹办利国驿煤铁矿务局,该矿务局的生产方式是使用进行生产。

(2)、情景二:1919年,徐州学生率先召集会议,建立学生联合会,声援北京学生;徐州各界纷纷集会,号召抵制日货;上海等地罢市后,徐州商会随机通电各地,宣布罢市;陇海铁路员工也积极响应,散发传单,抵制日货。

分析:该情景发生在运动期间,该运动是的开端。

(3)、情景三,近代某工程师写给美国老师的信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很幸运被任命担任现在的工作。中国已经觉醒,而且急需铁路,现在全国各地都在征聘中国工程师……在我受命担任此工作前,甚至出任之后,许多外国人公开宣称,中国工程师绝不可能担当如此艰巨的重任。”

分析:该工程师是,他承担的艰巨重任是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末,德国强行向清政府租借了胶州湾沿岸,把山东半岛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战时,日本以向德国宣战为由,占领了德国在山东的租借地。战争结束后,中国作为战胜国,派代表参加了会议会上,中国代表提出收回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但是,列强无视中国的正当要求,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全部转给日本。消息传到国内,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中国代表最后拒绝在条约上签字。

材料二:法国对此次会议没有完全实现其肢解德国、奴役德国的计划不满,为了巩固它在欧洲大陆上的霸权,继续釆取削弱德国的政策。英国则在欧洲大陆上继续推行“均势政策”,在经济上、政治上支持德国,希望以此来削弱法国。美国不甘心在巴黎和会上的失败,它留在凡尔赛体系之外,在欧洲扶植德国,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同日本、英国展开了新的争夺。

——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1900—2000)》,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材料三:1922年美国召集的华盛顿九国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材料四:从表面上看,一战的结束给大不列颠联合王国带来的只有胜利。德意志第二帝国破产了,德国海军任由英国摆布。此外,大英帝国还取得了德国的大部分海外殖民地,并在国际联盟的授权下占领了奥斯曼帝国的部分领土。然而获得这些领土的代价却是90万士兵的阵亡,200万士兵的伤残以及国内严重的经济衰退。战争的花费使英国债务到1918年时增加了10倍,英国成为美国的债务国。

——《图说世界史》现代卷·彩图版(德)克劳斯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