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默写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普宁二中实验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卷
①杜甫在《登高》中发出:“ , 。”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②王维在《山居秋暝》中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来突出山的幽静环境的句子是“ , 。”
③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荀子在《劝学》中提出“”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①《沁园春•长沙》的上阕,毛泽东面对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思绪万端,发出了“{#blank#}1{#/blank#} , {#blank#}2{#/blank#} , 谁主沉浮”的疑问,这一问道出了诗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
②《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烛之武用雄辩的事实指出晋乃背信弃义、出尔反尔、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之徒的话是: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blank#}3{#/blank#} , {#blank#}4{#/blank#}。
③《荆轲刺秦王》中,荆轲丁•易水诀别时悲壮地高唱道“{#blank#}5{#/blank#} , {#blank#}6{#/blank#}”。
④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荠我之色彩”。同样是菊花,在李清照看来“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而在毛泽东笔则是“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blank#}7{#/blank#} , {#blank#}8{#/blank#}。”(《采桑子•重阳》)。
①《岳阳楼记》中描述“古仁人”的阔大胸襟的句子是:{#blank#}1{#/blank#},{#blank#}2{#/blank#}。
②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blank#}3{#/blank#},{#blank#}4{#/blank#}”两句写出了秦国统治者挥霍无度,将珍贵的宝贝视作平常之物。
③李商隐的《锦瑟》中,“{#blank#}5{#/blank#}”一句化用典故来表现诗人沉迷在美好的境界之中。
谢灵运诗中写到:“谁谓古今殊,异代可同调。”不同时代的人也能心神相通。如三国时的诸葛亮决心“{#blank#}1{#/blank#},{#blank#}2{#/blank#},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以报答先帝刘备的知遇之恩;唐朝的杜甫在《蜀相》中用“{#blank#}3{#/blank#},{#blank#}4{#/blank#}”来赞美其“智”与“忠”;宋代的陆游也以“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来表达自己的敬仰。再如,战国的屈原在《国殇》中礼赞视死如归的英雄:“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blank#}5{#/blank#},{#blank#}6{#/blank#}!”千年后的李清照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高歌来追随相和。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