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综合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2017年青海省中考历史二模试卷
民谣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有这样的民谣:(贫雇农)有了土地分了房,翻身全靠共产党。
民谣二: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有这样的民谣:豆子放了炮,玉茭上了吊,棉花戴了孝,谷子睡了觉……集体地里磨洋工,自留地里打冲锋。上地一条龙,干活一窝蜂,秋收一场空。
民谣三:20世纪80年代有这样的民谣:农民冒了尖,老九上了天。包干实在灵,人人有精神。病人起了床,懒人变勤谨。不用催,不用叫,农民种地早早到。
①农业合作化运动 ②“大跃进”运动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文化大革命”
下图是某一年代的宣传画,其突出反映这一时代的风气是(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建国后历年粮食产量变化图(单位:亿吨)
材料一:1956年底,全国参加初级社的农民占总农户的96.3%,基本上实现了完全的社会主义改造。
材料二:某年,《人民日报》连续发表“小麦亩产12万斤”“皮棉亩产5000斤”“一棵白菜500斤”等文章。
材料三:为适应“XXX(材料二开展的运动)”的需要,毛泽东等领导人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的发展。因此,党又发动了另外一个运动。
材料四:某运动伊始,红卫兵以破“四旧”为名,在全国各地对历代文物古迹进行了大破坏,烧毁了山东孔庙中“万世师表”匾。
材料五:1966—1968年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一览表
【第一阶段:土地梦想的实现】
材料一:
【第二阶段:由分到合的过程】
材料二:虽然农民分到了土地,可是由于仍旧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使得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也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抗自然灾害等,这就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为此党中央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集体化道路,全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高潮。
【第三阶段:探索中的失误】
材料三:1958年8月初,(南海)大镇乡人民公社率先成立,到9月初,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人民公社在生产经营方面,实行高度集中的统一经营,分配方面实行供给制与工资制相结合,(社员)工资分5—7个等级,由公社统一发放。生产好坏分配也一样。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