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四川省双流中学2017届高三2月月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子玄,名知几,以玄宗讳嫌 , 故以字行。年十二,其父为授《古文尚书》,业不进,父怒,楚督之。及闻为诸兄讲《春秋左氏》,冒往听,退辄辨析所疑,叹曰:“书如是,儿何怠!”父奇其意,许授《左氏》。逾年,遂通览群史。与兄知柔俱以善文词知名。擢进士第 , 调获嘉主簿。

    武后证圣初,诏九品以上陈得失。子玄上书,讥“每岁一赦,或一岁再赦,小人之幸,君子之不幸”。又言:“君不虚授,臣不虚受。妄受不为忠,妄施不为惠。今群臣无功,遭遇辄迁,至都下有‘车载斗量,杷椎碗脱’之谚。”又谓:“刺史非三载以上不可徙,宜课功殿,明赏罚。”后嘉其直,不能用也。时吏横酷淫及善人公卿被诛死者踵相及子玄悼士无良而甘于祸作《思慎赋》以刺时。苏味道、李峤见而叹曰:“陆机《豪士》所不及也。”

    累迁凤阁舍人,兼修国史。中宗时,擢太子率更令。介直自守,累岁不迁。会天子西还,子玄自乞留东都。三年,或言子玄身史臣而私著述,驿召至京,领史事。迁秘书少监。时宰相韦巨源、纪处讷、杨再思、宗楚客、萧至忠皆领监修,子玄病长官多,意尚不一,又仕偃蹇①,乃奏记求罢去。

始,子玄修《武后实录》,有所改正,而武三思等不听。自以为见用于时而志不遂,乃著《史通》内外四十九篇,讥评今古。徐坚读之,叹曰:“为史氏者宜置此坐右也。”子玄内负有所未尽,乃委国史于吴兢,别撰《刘氏家史》及《谱考》。上推汉为陆终苗裔,非尧后;彭城丛亭里诸刘,出楚孝王嚣曾孙居巢侯般,不承元王。按据明审,议者高其博。

    开元初,迁左散骑常侍。尝议《孝经》郑氏学非康成注,举十二条左证其谬,当以古文为正;《易》无子夏传,《老子》书无河上公注,请存王弼学。宰相宋璟等不然其论,奏与诸儒质辩。博士司马贞等阿意,共黜其言。诏可。

    会子贶为太乐令,抵罪,子玄请于执政,玄宗怒,贬安州别驾。卒,年六十一。子玄领国史且三十年,官虽徙,职常如旧。礼部尚书郑惟忠尝问:“自古文士多,史才少,何耶?”对曰:“史有三长:才、学、识。世罕兼之,故史者少。夫有学无才,犹愚贾操金,不能殖货;有才无学,犹巧匠无楩楠斧斤,弗能成室。善恶必书,使骄君贼臣知惧,此为无可加者。”时以为笃论。子玄善持论,辩据明锐,视诸儒皆出其下,朝有论著辄豫。殁后,帝诏河南(府)就家写《史通》,读之称善。追赠工部尚书,曰文。

(节选自《新唐书•刘知几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吏横酷/淫及善人公卿/被诛死者踵相及/子玄悼士无良而甘于祸/作《思慎赋》/ 以刺时 B、时吏横酷∕淫及善人/公卿被诛死者踵相及/子玄悼士无良而甘于祸/作《思慎赋》 以刺时 C、时吏横酷/淫及善人公卿/被诛死者踵相及/子玄悼/士无良而甘于祸/作《思慎赋》以刺时 D、时吏横酷/淫及善人/公卿被诛死者踵相及/子玄悼/士无良而甘于祸/作《思慎赋》/ 以刺时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讳嫌”就是避讳,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是古代避讳的总原则。如东汉为避光武帝刘秀讳,改“秀才”为“茂才”。 B、擢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但是唐宋时的“进士”有别于明清时的“进士”。 C、礼部是古代官署“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之一,管理全国学校事务、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等事宜。 D、“谥”即谥号,是古代对君、侯、臣等有一定地位的人在其死后追封的称号,用以表彰其功绩或品德,谥号只能由朝廷授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知几少年时学业一般,曾因学《古文尚书》不佳而受到父亲的杖责,等听到父亲为哥哥们讲的《左传》后,他才有所醒悟,决心不再懈怠,一年后,就通读诸史。 B、刘知己敢于直言。他曾上书直陈朝廷滥用官员的弊端,受到武后的赞赏和重用;他又写了针砭时弊的文章《思慎赋》,苏味道、李峤认为超过了西晋陆机的《豪士》。 C、刘知己治学严谨广博。他修正《武后实录》,考证刘氏宗谱,质疑《孝经》《老子》等书的版本,提出很多独到的观点;他的《史通》一书,被徐坚视为史著的样版。 D、刘知己虽然官职多变,但一直修治史学,做了将近三十年史官。他认为做史官的人必须才、学、识俱兼,缺一不可,同时,修史之人还要有敢于秉笔直书的勇气。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子玄病长官多,意尚不一,又仕偃蹇,乃奏记求罢去。

②宰相宋璟等不然其论,奏与诸儒质辩。博士司马贞等阿意,共黜其言。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鞠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则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太子曰:“然则何由?”太傅曰:“请入,图之。”

    居之有间,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鞠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虽有管、晏 , 不能为谋。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讲于单 , 然后乃可图也。”太子丹曰:“太傅之计,旷日弥久,心昏然,恐不能须臾。且非独于此也。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之。”鞠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鞠武曰:“敬诺。”

    出见田光,道太子曰:“愿图国事于先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愿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

    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光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战国策》)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