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写作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语文试卷
李嘉诚说:“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亦如是,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如果你等待别人从外打破你,那么你注定成为别人的食物;如果能自己从内打破,那么你会发现自己的成长相当于一种重生。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请以“道德”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在非洲的戈壁滩上,有一种叫依米的小花。花呈四瓣,每瓣自成一色:红、白、黄、蓝。它的独特并不止于此,在那里,根系庞大的植物才能很好地生长,而它的根,却只有一条,蜿蜒盘曲着插入地底深处。通常,它要花费5年的时间来完成根茎的穿插工作,然后,一点一点地积蓄养分,在第六年春,才在地面吐绿绽翠,开出一朵小小的四色鲜花。这种极难长成的依米小花,花期并不长,仅仅两天,它便随母株一起香消玉殒。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高速运转的时代陀螺,将社会切割成一个个网格,将人们隔离成一个个原子。但顽强的意志使人们向外向上生长,激励我们从一个个原点走出,又将一个个原子彼此相连,遥相守望。
在万物互联的时代,独善其身越来越不可能。我们为自己奔忙,也给他人幸福。你我都是社会生态链的一环,是休戚相依的命运共同体。美好生活需要你我发自内心的善意。
(摘自《南方周末》有删改)
亲爱的考生,当你们奋笔疾书,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奋然前行的日子里,也是在今天,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的端午节如期而至。
材料一:央广网北京6月18日消息(记者潘毅)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今天(18日)是端午节,在中国的传统习俗中,划龙舟、吃粽子、浴兰汤是端午节最鲜明的标志。在2009年9月,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五年前的端午节,恰逢神舟十号飞船在轨运行期间。飞船发射之前,习近平总书记专门指示有关方面,一定要让航天员在太空吃上粽子,过一个有特殊意义的端午节。
材料二:新华网武汉6月23日电(吴文华)6月14日晚,“中国端午·诗意宜昌”端午诗会在湖北宜昌成功举行。吉狄马加、叶延滨、瞿弦和、徐涛等数十位诗人、朗诵家以诗的名义在宜昌集结,为观众奉献了一场诗歌盛宴。
材料三:一位名叫“大同社会smile”的网友留言:一过端午节,就不由得想起伟大诗人屈原,更感动他的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的伟大情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端午节”你想到了什么?请同学结合以上材料,联系现实生活,谈谈自己的认识。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材料一:著名学者易中天曾在《当下中国最缺什么》一文中写道:你问当下中国最缺什么,我看最缺底线。这很可怕。一个人,没了底线,就什么都敢干……底线就是生命线。
材料二:央视名嘴白岩松在微博中感慨:“这个时代怎么了?都拿一个人的底线当优点。一件食品很好,不是因为好吃,而是因为没有添加剂;一个人很伟大,不是因为他多伟大,而是因为他讲诚信、守时、不偷东西。”
材料三:8月15日闭幕的中国互联网大会发出倡议,全国互联网从业人员、网络名人和广大网民,都应坚守“七条底线”,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积极传播正能量。
要求:①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一位客人到主人家拜访,见主人家炉灶的烟囱是直的,旁边又堆有柴薪,便对主人说:“您应将烟囱改为弯曲的,并将柴薪搬到远处去,不然的话,将会发生火灾!”主人不予理会。不久,主人家果然失火,邻居们共同抢救,幸而将火扑灭。于是,主人杀牛摆酒,对邻居们表示感谢,在救火中烧伤的被请到上座,其余则按出力大小依次就座,却没有请那位建议他改弯烟囱的人。有人对这家主人说:“当初要是听了那位客人的劝告,就不会有火灾,如今论功请客酬谢,为什么建议改弯烟囱、移走柴薪的人没有邀请,而在救火时被烧得焦头烂额的人才是上客呢?”主人这才醒悟,将那位客人请来。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