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困难

2016年四川省成都市双流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典韦,陈留己吾人也。形貌魁梧,旅力过人,有志节任侠。襄邑刘氏与睢阳李永为仇,韦为报之。永故富春长,备卫甚谨。韦乘车载鸡酒,为候者,门开,怀匕首入杀永,并杀其妻,徐出,取车上刀戟,步出。永居近市,一市尽骇。追者数百,莫敢近。行四五里,遇其伴,转战得脱。由是为豪杰所识。

    初平中,张邈举义兵,韦为士,属司马赵宠。牙门旗长大,人莫能胜,韦一手建之,宠异其才力。后属夏侯惇,数斩首有功,拜司马。太祖讨吕布于濮阳。布有别屯在濮阳西四五十里,太祖夜袭,比明破之。未及还,会布救兵至,三面掉战。时布身自搏战,自旦至日昳数十合,相持急。太祖募陷陈,韦先占,应募者数十人,皆重衣两铠,弃楯,但持长矛撩戟。时西面又急,韦进当之,贼弓弩乱发,矢至如雨,韦不视,谓等人曰:“虏来十步,乃白之。”等人曰:“十步矣。”又曰:“五步乃白。”等人惧,疾言:“虏至矣!”韦手持十余戟,大呼起,所抵无不应手倒者。布众退。会日暮,太祖乃得引去。拜韦都尉,引置左右,将亲兵数百人,常绕大帐。韦既壮武,其所将皆选卒,每战斗,常先登陷陈。迁为校尉。性忠至谨重,常昼立侍终日,夜宿帐左右,稀归私寝。好酒食,饮啖兼人,每赐食于前,大饮长歠,左右相属,数人益乃供,太祖壮之。韦好持大双戟与长刀等,军中为之语曰:“帐下壮士有典君,提一双戟八十斤。”

    太祖征荆州,至宛,张绣迎降。太祖甚悦,绣及其将帅,置酒高会。太祖行酒,韦持大斧立后,刃径尺,太祖所至之前,韦辄举釜目之。竟酒,绣及其将帅莫敢仰视。后十余日,绣反,袭太祖营,太祖出战不利,轻骑引去。韦战于门中,贼不得入。兵遂散从他门并入。时韦校尚有十余人,皆殊死战,无不一当十。贼前后至稍多,韦以长戟左右击之,一叉入,辄十余矛摧。左右死伤者略尽。韦被数十创,短兵接战,贼前搏之。韦双挟两贼击杀之,余贼不敢前。韦复前突贼杀数人创重发瞋目大骂而死贼乃敢前取其头传观之覆军就视其躯。太祖退住舞阴,闻韦死,为流涕,募间取其丧,亲自临哭之,遣归葬襄邑,拜子满为郎中。车驾每过,常祠以中牢。太祖思韦,拜满为司马,引自近。文帝即王位,以满为都尉,赐爵关内侯。

(选自《三国志•典韦传》)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韦复前突/贼杀数人∕创重发∕瞋目大骂而死∕贼乃敢前取其头∕传观之覆军∕就视其躯 B、韦复前突贼∕杀数人∕创重∕发瞋目大骂而死∕贼乃敢前取其头∕传观之覆军∕就视其躯 C、韦复前突贼∕杀数人∕创重发∕瞋目大骂而死∕贼乃敢前∕取其头∕传观之∕覆军就视其躯 D、韦复前突∕贼杀数人∕创重∕发瞋目大骂而死∕贼乃敢前∕取其头∕传观之∕覆军就视其躯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初平: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以后的帝王均使用年号纪年。 B、太祖:庙号中“祖”的地位一般比“宗”要高,曹操是魏的第一个皇帝,所以被尊称为太祖。 C、文帝:曹丕的谥号,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而给予一个的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D、《三国志》:西晋陈寿所撰断代史,既属国别体,也属纪传体,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合称为“前四史”。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典韦力气过人。军队的牙门旗又长又大,没人能举得动,典韦一只手就把它举了起来。  他好用大双戟和长刀等兵器,有一双八十斤的戟。 B、濮阳之战曹军和吕布的军队交战几十回合相持不下,典韦率领应募的几十人,穿着厚重的衣服和铠甲,拿着盾牌和长戟冲入敌阵应战。 C、典韦忠厚谨慎。白天在太祖身边整日侍立,晚上也在大帐附近歇息,很少回到自己的住处。宴席上,太祖敬酒时,他手持大斧随侍于旁。 D、典韦威势迫人。张绣谋反,太祖失利,典韦的手下死伤殆尽,他与敌军短兵相接,用双臂挟住两个敌兵将他们杀死,其他敌兵都不敢上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韦不视,谓等人曰:“虏来十步,乃白之。

②募间取其丧,亲自临哭之,遣归葬襄邑,拜子满为郎中。

③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霍彦威,字子重,洺州曲周人也。少遭兵乱,梁将霍存掠得之,养以为子。后事粱太祖,太祖亦爱之,迁邠宁节度使。李茂贞遣梁叛将刘知俊攻邠州,彦威固守逾年,每获知俊兵,必纵还之,知俊德之,后不复攻。徙天平,与晋军相持河上。庄宗灭粱,彦威自陕来朝,庄宗置酒,赐姓名曰李绍真。明年,徙镇武宁,从明宗击契丹,明宗爱其为人,甚亲厚之。其后赵在礼反,彦威别讨赵太于邢州,破之,还以兵属明宗讨在礼。明宗军变,纵火焚营噪呼:“城中之人何罪,戍卒思归而不得耳!天子不垂原宥,志在剿除。今宜与城中合势,击退诸镇之兵。”彦威与安重诲劝明宗许之,乃拥兵入城,彦威独不入。部兵在外者皆溃去,独彦威所将五千人营城西北隅不动。居二日,明宗复出,得彦威兵,乃之魏县。庄宗崩,彦威从明宗入洛阳,首率群臣劝进,内外机事,皆决彦威。彦威素与段凝、温韬有隙,因擅捕凝、韬下狱,将杀之,安重诲曰:“主上方平内难,以恩信示人,岂公报仇之时?”彦威乃止。彦威徙镇平卢。朱守殷反,伏诛,彦威遣使者驰骑献两箭为贺,明宗赐两箭以报之。夷狄之法,起兵令众,以传箭为号令,然非下得施于上也。明宗本出夷狄,而彦威武人,君臣皆不知礼,动多此类。然彦威客有淳于晏者,少举明经及第,遭世乱,依彦威。彦威尝战败脱身走麾下兵无从者独晏徒步以一刽从之榛棘间以免彦威高其义所历方镔常辟以自从至其家事无大小皆决于晏彦威以故得少过失。天成三年冬,彦威卒于镇。赠彦威太师,谥曰忠武。

(节选自《新五代史·霍彦威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李元忠,赵郡柏人人也。初,无忠以母老多患,乃专心医药,研习,遂善于方技。性仁恕,见有疾者,不问贵贱,皆为救疗。家素富实,其家人在乡,多有举贷求利,元忠每焚契免责。乡人甚敬重之。魏孝明时,盗贼蜂起,清河有五百人西戍,还经南赵郡,以路梗共投元忠。奉绢千匹,元忠唯受一匹,杀五羊以食之,遣奴为导,曰:“若逢贼,但道李元忠遣送。”奴如其言,贼皆舍避。

    永安初,就拜南赵郡太守。值洛阳倾覆,庄帝幽崩,元忠弃官还家,潜图义举。会高祖率众东出,便自往奉迎。乘露车,载素筝浊酒以见高祖,因进从横之策,备陈诚款,深见嘉纳。时刺史尔朱羽生阻兵据州,元忠先聚众于西山,仍与大军相合,擒斩羽生。即令行殷州事。高祖每于宴席论叙旧事因抚掌欣笑后以微谴失官时朝廷离贰义旗多见猜阻斛斯椿等以元忠淡于荣利又不以世事经怀故不在嫌嫉之地。寻兼中书令。

    天平四年,除使持节、光州刺史。时州境灾俭,人皆菜色,元忠表求赈贷,俟秋征收。被报,听用万石。元忠以为万石给人,计一家不过升斗而已,徒有虚名,不救其弊,遂出十五万石以赈之。事讫表陈,朝廷嘉而不责。兴和末,拜侍中。

    元忠虽居要任,初不以物务干怀,唯以声酒自娱,大率常醉。家事大小,了不关心。园庭之内,罗种果药,亲朋寻诣,必留连宴赏。每挟弹携壶,敖游里闬,遇会饮酌,萧然自得。武定元年,除东徐州刺史,固辞不拜。孙腾、司马子如尝共诣元忠,见其坐树下,拥被对壶,庭室芜旷。谓二公曰:“不意今日披藜藿也。”因呼妻出,衣不曳地。二公相顾叹息而去,大饷米绢衣服,无忠受而散之。三年,复以本官领卫尉卿。其年卒于位,年六十,谥日敬惠。

(选自《北齐书·李元忠传》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王旦字子明,大名莘人。旦幼沉默,好学有文,父佑器之曰:“此儿当至公相。”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及第,为大理评事,知平江县,迁殿中丞,通判郑州。表请天下建常平仓,以塞兼并之路。真宗即位,拜中书舍人。帝素贤旦,尝奏事退,目送之曰:“为朕致太平者,必斯人也。”逾年,以工部侍郎参知政事。

    契丹犯边,从幸澶州。雍王元份留守东京,遇暴疾。命旦驰还,权留守事。旦曰:“愿宣寇准,臣有所陈。”准至,旦奏曰:“十日之间未有捷报时,当如何?”帝默然良久,曰:“立皇太子。”旦既至京,直入禁中,下令甚严,使人不得传播。及驾还,旦子弟及家人皆迎于郊,忽闻后有驺呵声,惊视之,乃旦也。三年,拜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宫禁火灾,旦驰入。帝曰:“两朝所积,朕不妄费。一朝殆尽,诚可惜也。”旦对曰陛下富有天下财帛不足忧所虑者政令赏罚之不当臣备位宰府天灾如此臣当罢免。继上表待罪,帝乃降诏罪己,许中外封事言得失。后有言荣王宫火所延,非天灾,请置狱劾,当坐死者百余人。旦独请曰:“始火时,陛下已罪己诏天下,臣等皆上章待罪,今反归咎于人,何以示信?且火虽有迹,宁知非天谴耶?”当坐者皆免。

    寇准数短旦,旦专称准。帝谓旦曰:“卿虽称其美,彼专谈卿恶。”旦曰:“理固当然。臣在相位久,政事缺失必多。准对陛下无所隐,益见其忠直,此臣所以重准也。”帝以是愈贤旦。中书有事送密院,违诏格,准在密院,以事上闻。旦被责,第拜谢,堂吏皆见罚。不愈月,密院有事送中书,亦违诏格,堂吏欣然呈旦,旦令送还密院。准大惭,见旦曰:“同年,甚得许大度量?”旦不答。准愧叹,以为不可及。

(节选自《宋史·王旦传》,有删改)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罴,熊罴,京兆霸城人。罴质直木强,处物平当,州闾敬惮之。魏太和中,除殿中将军,稍迁雍州别驾,清廉疾恶,励精公事。先是南岐、东益氐羌反叛,乃拜罴冠军将军,镇凉州,讨平诸贼。还,授西河内使,不拜。时人谓曰:“西河大邦,奉禄优厚,何为致辞?”罴曰:“京洛材木,尽出西河,朝贵营地并第宅者,皆有求假,如其私办,即力所不堪,若科发人间,又违宪法,以此致辞耳。”粱复遣曹义宗围荆州,堰水灌城,不没者数版。时既内外多虞,未遑救援,乃遗罴铁券 , 云城全当授本州刺史。城中粮尽,罴乃煮粥与将士均分食之。每出战,常不擐甲胄,屡经战阵,亦不被伤。弥历三年,义宗方退,齐神武率军进潼关,人怀危惧,罴劝勱交士,众心乃安。尝修城未毕,梯在城外。神武遣韩轨、司马子如从河东宵济袭罴,罴不觉。比晓,轨众已乘梯人城。罴尚卧未起,闻阁外汹汹有声,便袒身露髻徒跣,持一白棒,大呼而 出,谓曰:“老罴当道卧,貉子那得过!”敌见,惊退。逐至东门,左右稍集,合战破之。尝有台使至,罴为设食,使乃裂去薄饼缘。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爨造成用力不少尔之选择当是未饥命左右撤去之使者愕然大惭。又客与罴食瓜,客削瓜皮,侵肉稍厚,罴意嫌之。及瓜皮落地,乃引手就地取而食之。客甚愧色。每至享会,自秤量酒肉,分给将士。时人尚其均平,嗤其鄙碎,罴举动率情,不为巧诈,凡所经处,虽无当时功迹,咸去乃见思。罴安于贫素,不营生业,身死之日,家贫甚罄,当时伏其清洁。卒于官,赠太尉、都尉、相冀等十州刺史,曰忠。

——(节选自《北史·王罴列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宋太初,泽州晋城人。太平兴国三年,举进士,解褐大理评事、通判戎州,以善政闻。有诏褒美,迁将作监丞,转太常丞。

    雍熙三年,通判成都府,赐绯鱼。会诏求直言,著《守成箴》以献。淳化初迁监察御史时北面用兵选为雄州通判二年为京西转运副使未几移河东至道初迁兵部员外郎充盐铁副使。时陈恕为使,太初有所规画必咨恕,未尝自用为功,恕甚德之。会西鄙有警,转馈艰急,充陕西转运使。二年,命白守荣、马绍忠护刍粮,分三番抵灵州。转运副使卢之翰违旨并往,为戎人所剽。上怒,捕太初及副使秘书丞窦玭系狱。太初责怀州团练副使,之翰、玭悉除名。明年,起太初为祠部郎中,知梓州。俄复旧秩。

    真宗嗣位,召还。咸平初,拜右谏议大夫、知江陵府。蛮寇扰动,太初以便宜制遏,诏奖之。三年,再知梓州。明年,益州雷有终以母老求还,诏太初就代。时分川陕为四路,各置转运使。上以事有缓急,难于均济,命太初为四路都转运使,要切之务,俾同规画。

    太初与钤辖杨怀忠颇不协,时蜀土始安,上虑其临事矛盾,亟召太初还。会御史中丞赵昌言等坐事被劾,命权御史中丞。先是,按劾有罪必豫请朝旨,太初以为失风宪①体,狱成然后闻上,时论韪之。俄出知杭州。太初有宿疾,以浙右卑湿不便,求近地,得庐州。疾久颇昏忘,不能治大郡,连徙汝、光二州。景德四年卒,年六十二。

    太初性周慎,所至有干职誉。尝著《简谭》三十八篇,自序略曰:“广平生纂文史②老释之学,尝谓《礼》之中庸,伯阳③之自然,释氏之无为,其归一也。喜以古圣道契当世之事,而患未博也,因笔而简之,以备阙忘耳。”

(选自《宋史•列传第三十六》,有删改)

【注】①风宪:即“御史”,掌管风纪的官吏。②文史:借指儒家。③伯阳:老子的字,借指道家。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小题。

    吴育,字春卿,建安人也。累官光禄卿,以礼部侍郎致仕。育少奇颖博学,举进士,试礼部第一,中甲科。除大理评事,寺丞。历知临安、诸暨、襄城三县。

    庆历五年,拜右谏议大夫、枢密副使。居数月,改参知政事。山东盗起,帝遣中使按视,还奏:“盗不足虑。兖州杜衍、郓州富弼,山东人尊爱之,此可忧也。”帝欲徙二人于淮南,育曰:“盗诚无足虑者,小人乘时以倾大臣,祸几不可御矣。”事遂寝。向绶知永静军,为不法,疑通判江中立发其阴事,因构狱以危法中之,中立自经死。绶宰相子,大臣有营助,欲傅轻法。育曰:“不杀绶,无以示天下。”卒减死一等,流南方。

    育在政府遇事敢言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左右皆失色育论辨不已乃请曰臣所辨者职也顾力不胜愿罢臣职 帝语大臣曰:“吴育刚正可用,第嫉恶太过耳。”一日,侍读禁中,帝因语及“臣下毁誉,多出爱憎,卿所当慎也”。育曰:“知而形之言,不若察而行之事。圣主之行,如日月之明。进一人,使人皆知其善,出一人,使人皆晓其恶,则阴邪不能构害,公正可以自立,百王之要道也。”帝数欲大用,为谏官刘元瑜诬奏育在河南尝贷民出息钱。久之,除宣徽南院使、鄜延路经略安抚使,判延州。

    夏人既称臣,而并边种落数侵耕为患。庞籍守并州,欲筑堡备之。育谓:“要契未明而亟城,则羌人必争,争而受患者必麟府也。”既而夏人果犯河外,陷骁将郭恩,而太原将佐皆得罪去。

    育性明果,所至作条教,简疏易行而不可犯。遇事不妄发,发即人不能挠。辨论明白,使人听之不疑。初尹开封,范仲淹在政府,因事与仲淹忤。既而仲淹安抚河东,有奏请,多为任事者所沮,育取可行者固行之。

    晚年在西台,与宋庠相唱酬,追裴、白遗事至数百篇。体素羸,少时力学,得心疾,后得古方,和丹砂饵之,大醉,一夕而愈。后数发,每发数十日乃已。已而卒,年五十五。赠吏部尚书,谥正肃。

(选自《宋史·吴育传》,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