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专题02秋天的怀念(讲)-2016-2017七年级语文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问题。

      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窗外天上北归的雁群,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这时候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时,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啦唰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开得正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文中一,三两段反复写母亲要推“我”去看北海的菊花,母亲为什么要这么做?

(2)、赏析语言。

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

(3)、文中写到“我”坐在窗前看落叶,“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你怎样理解母亲挡住落叶的行为?

(4)、文中两次出现“好好儿活”,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理解。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①今天,我国又增加了4例确诊的H7N9禽流感病毒的病例,这使我国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病例已经增加到11例,涉及了上海、安徽、江苏、浙江4个省市。人们不禁要问:禽流感怎么了?为什么这几年总要不断地闯入人间,导致人类疾病?
  ②禽流感病毒不断闯入人间与生态环境、病毒变异等多种因素有关。
  ③在生态环境方面,首先是禽流感暴发的次数越来越多。近几十年来,全球的生态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禽流感病毒原本在禽类动物(特别是野生水鸭和野生禽类)中流行。而近十几年来,禽流感病毒在饲养家禽中暴发流行的情况越来越多。自从1959年有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禽类暴发记录以来,前20年仅有4次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的记录,后来的20年有13次,最近的7年发生了7次。禽流感在家禽中暴发的次数越多,病毒越容易跨越物种闯入人间。禽流感暴发增多的原因有人认为与家禽产业的飞速增长有关。
  ④病毒感染人类或动物,首先要和被感染细胞上的一种蛋白质结合,才能钻入细胞内导致细胞感染。这种能和病毒结合的蛋白质被称为“受体”。流感病毒的红细胞血凝素是专门负责与感染细胞上的受体结合的。因此,人们称其为病毒感染的“开路先锋”或打开细胞之门的“钥匙”。人类与禽类细胞上的受体差别是很大。所以,流感病毒家族的成员各自有各自的“领地”。一般来说,禽流感病毒不会轻而易举地直接感染人类,或在人类中引起疾病的传播和流行。
  ⑤但是,流感病毒是一种能在多物种中流行的病毒,尤其禽流感病毒,尽管它们常常不能直接感染人类,但有些哺乳动物呼吸道上皮细胞存在与禽流感病毒结合的受体,因此它们有时可以感染哺乳动物,借助一些哺乳动物为“跳板”,逐渐进化成可以感染人类的病毒。例如:它可以先感染猪、猴子等哺乳动物,使自己逐渐适应哺乳动物体内的环境,再经过“二次跨越”感染人类,有逐渐“学”会感染人的本领。
  ⑥流感病毒又是一种非常容易变异的病毒。不仅在病毒复制的过程中常常发生复制错误,而且容易插入或被插入其他流感病毒的基因。有时,禽流感病毒和人流感病毒也会同时感染猪或其他哺乳动物。猪或其他哺乳动物就可能成为两种流感病毒的“混合器”,在猪体内发
生基因重配,禽流感病毒“嫁接”给人流感病毒,成为一种能够感染人类的新流感病毒。
  ⑦禽流感病毒的物种间差距逐渐缩小。最近,许多科学家发现,禽流感病毒越来越容易感染人类了。首先,有科学家发现,人肺和呼吸道上皮细胞也携带有禽流感样病毒的受体,
所以,禽流感病毒有可能直接感染人类。后来,又有人发现,人流感病毒能与鸡的上皮细胞结合,而且还在鸡的肺组织中发现了人流感样病毒。如果如此,禽流感病毒似乎有可能不借助其它动物,直接在鸡的体内和人流感病毒“嫁接”了。最近科学家发现,某些以前主要感染鸡肠道的禽流感病毒逐渐从鸡的肠道上皮向呼吸道上皮转移,而鸡的呼吸道中的温度与人呼吸道的温度比较接近,这可能使禽流感病毒发生人类环境的“预先适应”,为逐渐进化成流感病毒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⑧人类为了生存在不断地改造世界,病毒为了生存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异。尽管本次我国新发现的H7N9禽流感病毒是如何跨跃到人类的还是一个未解之谜,但严峻的事实告诉我们:传染病仍然是人类健康的大敌,人类同传染病的斗争永无止境。
                                                ——选自蔡皓东医生博客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姥姥的蚊帐
叶倾城
1962年,我妈第一次走出小乡村,背着被褥卷,搭汽车、转火车,从河南出发去武汉上大学。半个月之后,她写信给我姥姥:“同学们都有蚊帐,我没有。”姥姥回信:“蚊帐是什么?”
我妈详详细细写给姥姥:“蚊帐是一种很稀很稀的棉布,和床一样长一样宽,高度比两张床之间的距离多一些。”
“没画图吗?蚊帐有一面是要开门的,不画图怎么说得清?”已经荣升为姥姥的我妈,戴着老花镜在飞针走线改造购物袋,口气里有小小的得意:“当然说得清。姥姥可不是你,比你明白多了。”
就这样,那年新棉花下季的时候,姥姥纺线,织“很稀很稀的棉布”,裁剪、缝纫。暑假结束,我妈再上学的时候,行李里有她小小的自矜:她,也有蚊帐了。我和姥姥的蚊帐扯上关系,是30年后的事。那几年,我家三姐妹相继考上大学,三度治装,是笔很不小的开销,到了我,一切因陋就简。搪瓷脸盆是掉漆的,枕巾其实就是毛巾,还有这一床蚊帐,我妈给我的时候千叮万嘱:“这是我上大学时姥姥给我做的,你爱惜着点儿。”
我接受它,像五四“文青”娶指腹为婚的童养媳,打心眼儿里就不想要。它小,和单人铁架床严丝合缝着,本来就狭小的床铺,给这么密不透风地一笼,我恰如被抢亲的祥林嫂,五花大绑在花轿里,轿门一开,人就倒出来;它孔眼大,疏疏落落像蒸馒头用的笼屉布,_____________________。它在我头顶上,穹庐似天,阴阴欲雨。全寝室女生的蚊帐都洁白如雪,只有我的毫不客气地给大家抹黑。
有一次,一个外班女生来寝室逛,我听见她向人打探:“那是谁的床?看着好脏。”
“脏?”我很愤怒,却没法向人解释:它不是脏,只是积了太多水洗不净的历史尘埃,是故纸堆、旧窖藏、米烂陈仓的色调。
它很快就裂了大口子,大概是被我一屁股坐上去了,布质已朽,经不住我的体重。我带回家给我妈过了目:确实不堪用了。于是,弃之。
直到现在,我才意识到,我抛掉了这世上最后一件沾有姥姥手泽的事物。
上大学是不是非得有一床蚊帐?我妈当年的行为,算不算虚荣心作祟?我猜姥姥没想那些,她的想法很简单:我们没有,这不丢人,人家有,我妮(女儿)也可以有。
输人不能输阵,在她能掌控的世界里,姥姥尽其所能,竭尽所有。她的爱与尊严,全在这一针一线里。
我妈,从学生到人妇人母,从武汉到东北再到武汉,走过多少城市又换过多少住所,八千里路,云来月往,她一直带着这土布蚊帐,到最后给了我,是希望它发挥最后一次余热吧。它果然做到了,物若有灵,也算死得其所。
而我,长到很大,才知道我家其实一直很穷:两边老人,三个孩子,无数沾亲带故的农村亲戚。但我从不曾感受过穷。该有的电器家具我家全有,是我爸做的。我长期穿姐姐们穿剩的衣服,我妈硬有本事把它们处理成华美的绲边。我的大学同学记得我背过的牛仔书包,时髦得紧,也是我妈的手工。她为我们打理一切,正如她的母亲为她。我在物质上明明是贫瘠的,我却从来不曾感觉到寒酸卑微。贫穷不是耻辱,但活得不体面才是。展示匮乏如同展示结痂的创口,非我家风。
现在我也做了母亲,不会任何针线活,我妈安慰我:“你会写文章。”我唯一的骄傲是:我与我的母亲、我的姥姥一样,都是非常勤勉的女子,愿意勤扒苦做,只为了让人生更丰盛富饶。
是的,姥姥的蚊帐,我的文章,都是我们能给子孙的,含笑而略带酸楚的爱。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父亲的年(许冬林)

      ①我记忆中的年,它是雕着俗艳图案的小船,撑篙的是父亲。

      ②父亲的年里,对联是重头戏。

      ③进到腊月,头一桩神圣的事情是请老姑爹爹来家里写对联。其实,父亲也能写,但他嫌自己的字不好,只敢写些鸡笼与猪圈的对联,人丁出入的门,总要贴上老姑爹爹的字才体面。之前,父亲早已经将红纸裁好,将墨汁倒进一只小碗或小碟子里,还将陈年的毛笔尖在温水里泡开。老姑爹爹摆开架势写时,父亲端详着看,还间以牵一牵纸角,怕未干的墨汁会在纸上流,私自篡改了字形。写好了的一张,父亲双手捧着,轻放在地上,几乎要行跪拜礼的样子。那个时候的父亲,多半在一个下着雨或者落着雪的午后,忽然间仿佛是书房里的童子,谦逊地侍奉着老姑爹爹写字。他敬重老姑爹爹的字,他更敬重这一副副红灿灿的对联,大概他心里想要的如意与吉祥,都在这红纸黑字里寄托了吧。

      ④写完对联,晚上照例是有一桌薄酒招待老姑爹爹的,而老姑爹爹的一桌酒话总逃不了前朝旧事,什么曹操在江北吃了败仗于是有了“无为”这个地名啦,什么朱元璋少年穷困给人放牛啦……父亲爱听,我也爱听。老姑爹爹的桌子前,酒杯深则故事长,酒杯浅则故事短,于是父亲频频起身给老姑爹爹斟。写对联的日子之于父亲,近似节日,而这个节日,最后总要在老姑爹爹醉醺醺的故事中结束才算圆满。

      ⑤最后是贴对联,放鞭炮,写了三百六十多天的长文,到了腊月三十才算是明明白白地点了题。三十这天,奶奶和妈妈,一个锅下一个锅上地忙,父亲上午擦洗门板上的旧对联与面糊,下午贴。双扇门贴好不容易,父亲叫我和弟弟站在他身后一丈开外的地方看,“齐不齐啊?啊……右边高了?”父亲一连串地问。到底不放心,又从锅边叫来油汪汪的母亲,要她也来目测。仿佛对联贴得不象样,一年的日子怕也要不象样,所以父亲极其慎重。

      ⑥除了对联这重头戏,父亲的年,还会插入其它一些小情节。

      ⑦裁对联剩下的红纸条,父亲一片也没扔,年夜饭前,全搬出来,门前的梨树,柿子树,桃树,门后的柳树,榆树,楮树,一一都拦腰斜贴一块红纸条,迎宾似的,远看,一片的喜气,父亲喜欢日子笼罩在这样一片茫茫的喜气里。有时,墙角堆放的农具,锄,锹,木锨……也会贴一块方方的红纸片。存米的坛,储稻子的仓,堆柴的披厦,也会在一方旧红纸片上再摁上一方新的。那些农具物什,仿佛一一被加盖红章,父亲眼里,它们伴同自己一起度过辛劳的日子,都是有功的,该要敬一敬。大年初一 1  , 牛屋里牵出的生产队的牛,两支黑镰刀似的牛角上,也各贴了一张小小的红纸片,那也是父亲贴的,弄得憨厚的老水牛像个蹩脚的媒婆,两弯羞涩的喜气。

      ⑧三十的黄昏,父亲端一大盆温热的水,背大半筐上好的棉籽,去给生产队的牛置一桌除夕宴。回家后,再舀几大瓢汤,门前门后,开花结果的树和开花不结果的树,贫贱遭不屑的,尊贵受宠的,个个根边灌一点。他觉得,与我们贴近的这些植物们,也该过年喝一点汤,且是荤的汤。他与它们,饱暖两不弃。

      ⑨伺候好了牲畜和草木,父亲终于点燃一挂长长的鞭炮,在烟雾与磷硝香里响亮地关上门。菜已上桌,我们,围着父亲,开始过一个人间的年。彼时,头顶上的灯泡,也被蒙了一层红纸,我们刚穿的新衣服,和桌上五颜六色的菜,还有暗的墙壁和地下,都罩在一片红得毛茸茸的光里……

      ⑩多少年后,我坐在除夕的灯影里,回想少年时候跟随父亲过的那些年,蓦然懂得,父亲,作为一个中国老式农民,他对日子,是从骨子里怀着敬重之心的,以至与日子贴近的那些草木、农具、牲畜,也同样敬重。年是他表达敬重的一个神圣的仪式。这让我感动。

                                                                                                                                                                             (摘自许冬林博客)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海绵城市,促进城市顺畅“吐纳呼吸”

    ①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热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②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采用快排模式,雨水落到硬化地面,能从管道里集中排出。强降雨一来,修多粗的下水管道都不够用。许多严重缺水的城市,又让约70%的雨水白白流失了。建设海绵城市,在降雨时,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将雨水储存起来;而在干旱缺水时,又可以将储存的水释放出来。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城市的内涝灾害,还在一定程度上解块了城市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③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区域不透水下垫面的面积扩大,许多城市在强降水的冲刷下,道路、屋顶、绿地等地方附着的污染物质,随着雨水被冲入下水道,没有道过土壤对其自动过滤。这些尚未处理的含有污染物质的雨水大多会经过城市排水系统排入溪流、江河、海湾,导致大面积面源污染。而海绵城市非常注重对天然水系的保护利用,其绿色基础设计可以减少地表径流,增加雨水自然入渗率,并通过土壤净化水质。海绵城市渗透雨水的方法多样,主要是改变各种路面、空地铺装材料,绿化屋顶,将雨水截留后“渗”下去,从源头上控制了城市雨水径流污染。

    ④海绵城市建设还有利于降低城市建设成本。其城市肌体中既有的园林、绿地、湿地及景观水体往往与水利调蓄设施结合起来共同构筑城市的防排水体系,减少给排水管道混凝土的工程量,降城城市市政建设、运营、推护费用。此外,因为建设海绵城市可以减少城市水灾,所以能降低水灾经济损失及治理水环境污染的费用,经济效益显著。

    ⑤其实,海绵城市的理念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我国古代就有海绵城市建设的踪影。2500多年前伍子胥规划苏州城,就建成路与河平行的双棋盘格局和道路景观。1998年的特大洪灾,苏州既要排出市内的渍水,还要泄太湖的来水,整个城市虽低于洪水水面,但古城内基本未遭灾。在国外,也有类似于海绵城市这样的雨洪系统。如英国伦敦奥林匹克公园,园内主体建筑和林地在建设过程中建立了完善的两水收集系统,通过回收雨水和废水再利用等方式,这一占地225公顷的公园灌溉用水完全来自于雨水和经过处理的中水。此外,公园还将回收的雨水和中水供给周别居民,使周边街区用水量较其地类似街区下降了40%。

    ⑥海绵城市,变“工程治水”为“生态治水”,促进城市顺畅“吐纳呼吸”。建设海绵城市,将推动我国城市发展走上生态化、持续化的道路。

阅读

走出青春迷茫

①那一年,我们刚进入初三,学习的压力陡然增大,乌云总是遮掩着太阳,阳光照不进心灵,青春一片迷茫。

②不知什么原因,我们这群无所事事的男生突然疯狂地爱上了足球。每天大家不约而同地提早半小时到校,畅快淋漓地踢上一场“早球”。上课却成了绝佳的“中场休息”,或假寐或小憩,窘态各异,但有一个步调是统一的:下课铃响,冲向操场,抓紧踢球,别无他想。我们痴迷足球,好像找到了自己的梦想:要为中国足球的腾飞而奋斗!

③然而,在一个不见阳光的下午,我们的“足球梦”戛然而止了。戳破这个梦的是我们的班主任。那天下午上自习课,我们的守门员也许是太疲倦了,趴在桌上呼呼大睡,鼾声如雷,大家的哄笑引来了我们的班主任……结局是可想而知的,班主任默然捡走了我们的足球。我们在走廊里徘徊,在教室里踱步,神色恹恹,状如行尸。

④忽然一个男生说:“再买一个不就得了。”于是全班男生集资;又买了一个足球。我们像爱护宝贝一样把它藏起来,趁老师不在时偷偷地踢。当然了,纸是包不住火的。第二个球很快也被班主任没收了。班主任正色警告:“事不过三!”梦想再一次破灭,男同学又陷入巨大的迷茫,精神萎靡。既然不让踢球,精力过剩又无处释放,所以只能打开课本,佯装学习,并且趁机偷瞄女同学。

⑤那天早上,班里家庭条件最好的女生向同桌炫耀说:“我昨天去打网球了!”说完,就从包里掏出一个网球扔向天空。旁边伺机而动的一大群男生一哄而上,大家一瞬间都被点燃了,围着球一阵乱踢。一起笑着,疯着。网球滚向了操场,人群自动地分成两队,比赛开始了,一个网球,想要接住都很难。我们却踢得起劲,一脚射门,球跑到裤兜里了。守门员摸遍全身才把球找到,大家笑成一团。此时我有点开心,又有点难过。这才是我们应有的模样,不在教室里,不在校服里,就在此刻。

⑥这个网球的归宿和前面两个足球一样,我们的哄闹惊动了班主任,网球又被没收了。班主任还声明明天展操后要罚男生到操场跑圈。这一次的没收大家无法接受,不能踢球,甚至不能玩网球,那让我们玩什么呢?

⑦第二天晨操后,所有男生都站立在操场上,却一动不动,用静默表达无声地抗议。班主任显然对这一幕有些吃惊,但她并没有发怒,而是开始和我们细细叙谈:“我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曾迷恋过琼瑶的小说,买过所有能买得到的琼瑶小说集。而且发誓要成为像琼瑶那样的小说家。结果呢,下课看上课也看,眼睛看近视了,镜片还越来越厚;成绩下降了,还没有一点反思的念头……人啊,年轻时迷茫,有青春力气,却找不到努力的正确方向;年老时清醒,却失去了青春力气,可能一事无成。真正懂得当下自己该想该做什么事了,你们就长大了。

⑧班主任的话语如同晨曦中的那抹阳光,温暖了我们的内心,更照亮了我们的心灵。就在那一瞬间,我们觉得自己真正长大了。我们迎着阳光齐步向跑道跑去。

⑨从那以后,我们很少有人再逃课。我们这个班,创造了学校有史以来最高的高中录取率,我们的名字被学校骄傲地展示在学校的宣传橱窗。

 

一万颗花生有多重

徐建中

①农村老家,每逢花生采摘后,田地里都会不可避免地遗落下一些零散的花生,这时候,很多人便会去田间捡,俗称“放羊”,意思是说田主人不要那些掉下的花生了,每个人都可以去捡。

②每到这时,母亲也会去捡。我曾叮嘱过她多次,那么大年纪要注意身体,就不要去捡什么花生了;可她总是很轻松地说:“你放心,捡花生一点也不累,反正在家闲得慌,出去了还有人说说话;再说,我就是捡一点你平时喝酒的时候吃,没事的。”

③母亲说得如此自在,我只好依了她。老人也有她们自己的圈子,趁捡花生时彼此唠嗑一下,未尝不是一件好事。然而,一直以为真如母亲所说,她出去捡花生就是为了放松,可是今年捡花生期间发生的一件事,却让我如梦方醒。

④那天,一位同学听说我们老家的生花生特别好吃,就让我帮他买5公斤。我一听,轻巧地说:“这么点花生还用得着买?我包了。”于是,我告诉母亲,想把她捡的花生送5公斤给同学。哪知母亲一听,很不满:“这花生是捡给你吃的,怎么能送人呢?不送。”见母亲不同意,倒是很出乎我的意料,她一向对我言听计从,宠爱有加,这次怎么会这样坚决?“这同学是我最好的朋友,送给他吃和我吃了一样,我们送点给他吧。”我恳求母亲。“那怎么能一样呢?不送!”

⑤看母亲那么固执,我有点恼,声音便大了起来:“不就是5公斤花生吗?6元钱一公斤,也就30元钱的事,您要真不同意,那我就去找别人买算了。”母亲一听,欲言又止。良久,她才诺诺地说:“算了,送5公斤你同学吧,反正,送他了,你就少吃了一点,只是,5公斤花生得有10000多颗呢!”

⑥听着母亲的念叨,我有点恍惚,自从参加工作后我就喜欢喝酒吃花生,几乎一天也没间断过。所以,每到花生收获的季节,母亲便会为我准备两蛇皮袋子花生,足够我吃整整一年。但我从没数过一公斤花生有多少颗,母亲是怎么知道的呢,难道她数过?看来,这年纪大了就是闲,难怪她舍不得送,花生都是以公斤论,哪有以颗论的?10000多颗,这么大一数字,自然就有点舍不得了。这样一想,我忽然感觉母亲老得有点迂了,送10000多颗花生她会心疼,如果是送30元钱,她应该就不会那么纠结了吧。

⑦吃完饭,母亲用一个小蛇皮袋装了5公斤花生,默默地放在了我的身旁。看她一言不发,我知道,她还是没转过这个弯来,在她心里,还是不愿意送的。我忽然觉得自己有点残忍,母亲既然不愿意送,我偷偷去买点就完事了,为什么要让母亲为难呢?这样一想,我自责地说:“妈,这花生还是不送了,我就和同学说,我们家也没有了。”母亲抬起头,从无奈的眼神中挤出一丝笑容:“没事,送吧,也就10000多颗花生,值不了几个钱。”

⑧几天后,花生送给了同学,母亲似乎淡忘了这件事,她依旧每天出去捡花生,那个意气风发的母亲又回来了。那天,我回家看母亲,开车走在田间的小路上,远远看见路旁的花生地里有一个佝偻的身影酷似母亲;近了,我点住刹车,摇下车窗,那不是母亲还会是谁?我赶紧下车轻轻向她走去,她捡得正专心,以至于我走到了她身旁都没察觉,她依旧穿着那件褪了色的灰布衬衣,背上已经让汗渍浸透;她左手扶在提篮上,右手握着钉耙一次又一次地掷向太阳炙烤着的沙土,10多次后,右手才停止挥舞,左手离开提篮从地里拾起一颗花生,然后放下钉耙腾出右手,用手指弹了弹,最后放入了篮中。随后,钉耙又在一下一下地舞,记不清多少次之后,终于又发现了一颗花生,拾起来,用右手弹着,不知道,她是在以此检验花生是否已经烂掉,还是在花生上做记号,看这是她为儿子捡到的第多少颗花生!

⑨原以为捡花生很简单,却没想到这般艰难。向四周望去,整片旷野中,只有几个稀稀落落捡花生的人,都和母亲隔得很远,我蓦然惊觉,母亲所谓的“唠嗑”在哪里呢?沙子迷进我的眼,10000多颗花生,得用母亲布满老茧的手弹多少次?原来,花生确实可以不以公斤论,那里面的爱,远远不是斤两可以称出来的。

(选自《黔东南日报》2023年2月18日,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