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6-2017学年广东省汕头实验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①变法图强②自强、求富③外争主权,内除国贼④民主、科学。
材料一 促进农工商业的发展;准许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裁撤冗官……各地开办新式学堂,北京设立京师大学堂。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中国地图出版社)
材料二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
材料三 近一个世纪以来,我国先后发生三次伟大革命……第三次革命是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引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广阔道路,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前景。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学不仅维系着人类的往昔,而且是驶向未来的摆渡船。
北京大学简史
①
1898年
正式创办,名为“京师大学堂”,章程规定“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西并用,观其会通”为办学方针
②
1900—1902年
遭到破坏,一度停办
③
1903年
增设医学馆、译学馆和进士馆,同时办分科大学,设有经、法、文、格致(理科)、农、工、商、医八科
④
1916—1919年
蔡元培任校长,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任职或任教
⑤
1938—1945年
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在昆明组成西南联合大学,设5个学院、26个系,坚持教育、科学、文化事业
——整理自百度百科
根据材料一、回答
(1)根据材料中的①、③处内容概括京师大学堂的办学特点。并分别简述②处遭到停办和⑤处迁往昆明的原因。
(2)根据④处的史实分析这一时期的北京大学对近代中国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
材料二 下表材料是部编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的部分目录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8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第19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3)阅读材料二、材料二的目录出现了错误,请改正,并说明理由。
材料三 1936年12月13日三份报纸对同一新闻的报道
(4)材料三报道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三份报纸对该事件的态度有何不同?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