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6-2017学年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是一个民族挺直的脊梁。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中国共产主义共青团团歌》

材料二:纪录片《苦难辉煌》中这样评价国民革命失败后的毛泽东:“他却立于高山之巅,放眼未来,在‘红旗能打多久’的疑问动摇中,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材料三:《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这首歌唱出了青年的激情与远大抱负。98年前的那场“五四运动”,有怎样的历史意义?让我们铭记的时代精神有哪些?

(2)、1927年,毛泽东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怎样的“崭新道路”?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人具有怎样的精神特质?

(3)、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哪次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从《七律•长征》中,我们可以感悟到哪些长征精神?

举一反三
祖国的变化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短的一瞬间。但祖国的变化,将永远成为我们中华儿女记忆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八(1)班同学以“近代中国的变化”为主题,请你参与讨论。

【社会性质的变化】

材料一: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

——摘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政治制度的变化】

材料二:中国必须用更为先进的社会制度取代封建制度,整个社会才有可能继续进步和发展。戊戌变法的发动者和组织者顺应了这一社会发展趋势和方向,打破封建思想的禁区,积极倡导变革和向资本主义学习,并且付诸实施,吹响了变法的号角,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摘编自杨杰《戊戌变法:百年后的反思与启示》

【思想观念的变化】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和学生运动是互为因果的。新文化运动使青年们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对国家危亡境遇的警觉更使青年们认真考虑……以什么思想来救中国。经过五四运动,介绍、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阶级力量的变化】

材料四: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上海学联告同胞书》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肩负起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年5月4日,热血沸腾的爱国学子从北大红楼出发,齐集天安门前举行示威,五四运动在民族危难之际爆发了。1921年8月3日,一艘红色画舫在南湖湖面游弋,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

——摘编自《求是》杂志《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材料二   抗日战争的经验,给了我们和中国人民这样一种信心: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也是不可能的。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年

材料三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

材料四   党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