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专题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党和政府历来重视农村问题,建国后多次在农村采取了重大决策,使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今年“三农”(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成了我国的热点问题。我校八年级同学以“建国以来党的农村政策与农业的变化”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通过查询资料和调查采访等,他们得出结论:生产关系的调整对农村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假如你也是课题组成员之一,请你完成“建国以来党的农村政策与农业发展分析报告”的部分内容。

政策回顾:   

(1)、1950年,中央政府颁布了《 》,大规模的 运动在全国开展。   
(2)、1953年,党中央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决定对农业实行 , 走 道路。   
(3)、1958年,党中央提出“多好快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随后在全国开展了“ ”和 运动。   
(4)、 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从农村掀起,其主要内容是在农村实行 。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上(宋高宗)谕大臣……又曰:“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庶蕃商(指海外商人)肯来,动得百十万缗(货币单位),皆宽民力也。”

国朝(清朝)设关之初,番舶入市者仅二十余柁(艘),……舶长曰大班,次曰二班,得居停十三行,余悉守舶,仍明代怀远驿旁建屋居番人制也。

——摘自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古代部分

材料二

上海开埠后,“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土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

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中国丝、茶的出口额迅速增长。茶的出口由1843年的1300多万斤增加到1855年的8400万斤;丝的出口从1843年的1000多包增加到1855年的56000多包。由于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摘自金勇进主编《数字中国》

(1)依据材料一指出南宋和清朝前期外贸机构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南宋外贸的具体作用和清前期外贸政策的直接后果。

(2)针对材料二所反映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成及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

(3)分析材料三(图11)所示中国新时期外贸状况形成的主要原因。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新时期外贸的发展与古代、近代各有何不同。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