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语言癌”这一新概念,引起两岸媒体与学界的关注与热闹,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升温,乃因在一定程度上击中了命门。
现代人无法用精准的中文表达,已然不是一两天的事,而是积弊已久。当手机点赞大面积代替词语表达,当音频和视频大范围代替文字表达,当非规范的网络语言吞噬语言规范中文,当“西语”未加消化地侵入汉语,“语言癌”就在这一片雾霾中渐渐生成。
( ),笔者并不以为然,在这一点上,两岸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对此,著名作家余光中认为,“语言癌”和中文的“恶性西化”有很大关系,大家只顾学英文、看翻译小说,不再看用字精简的中文经典,结果英文没学好,却把中文学坏了。加上电视、网络 , 遂将“讲病态中文”变成时尚。台湾作家张晓凤还分析说,电视记者常在现场连线时拉高音调,吐出长串累赘、 的话语,这种“腔调”潜移默化感染到观众,“癌细胞”就一点点扩散了。 这些分析无疑是的 。咱们这边的电视节目“口水”也不少,“讲病态中文”在现实生活中更是常见,“英文没学好却把中文学坏了”的例子 。比如90后说话,前缀后缀经常是没完没了的“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