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6-2017学年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南华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今天汉族的前身是华夏族,她形成的基础是(    )

A、黄帝、炎帝的部落联盟 B、黄帝、舜的部落联盟 C、炎帝、禹的部落联盟 D、禹、启的部落联盟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先贤与能,讲信修睦。”

——《礼记·礼运篇》 

材料二:“禹传子,家天下。” 材料三:《左传》中记载:“昔武王克商···其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

材料三:“夏、商、周”作为早期的奴隶朝代,其年代清楚划分曾困扰历史学家很长时间。而十几年前“九五”计划的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之一——“夏商周断代工程”,已将我国历史上最早三个朝代每朝的年代断清楚。

材料四:2007年4月18日上午,万众瞩目的炎黄二帝巨型塑像落成庆典在郑州黄河岸 边炎黄广场隆重举行,海内外各界人士30000多人参加庆典。炎黄二帝塑像高106米,单眼长3米多、鼻高8米。以山为体,山人合一,浑然天成。塑像左侧为炎帝,广额纯朴,智慧慈爱,右侧为黄帝,威武刚强,气宇轩昂。炎黄二帝塑像包容了中华民族的崇高品质,体现了不屈不挠、勤劳勇敢和开拓前进的宏伟气概。它的建成,将会大大增强全球华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材料五:2009年3月29日,农历乙丑年三月初三上午,晴空万里,惠风和畅,万众瞩目的乙丑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新郑市隆重举行。来自海内外的各界嘉宾两万多人喜聚盛典, 

拜谒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共同祈福华夏繁荣昌盛,共同祝愿世界和平和谐。 请回答: 

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中华文明源远流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良渚古城距今约5300—4300年,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 内城长1900 米,宽1 700 米,面积约300 万平方米;外城面积约630 万平方米。古城北面丘陵地带一个延绵20余千米的外围水利系统,影响面积达100 平方千米,这是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内城中部,有一个人工堆筑、高十几米、总面积达30万平方米的高台,上面建有大型广场和多组高等级建筑。据估算,古城和水利系统的工程总量,超过1000万立方米。上述考古发现,反映了当时良渚社会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统治者较强的调动、组织能力。城内外的贵族墓地里,随葬有数十件至数百件精美的玉器,包括祭祀用的玉琮、玉璧和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这和城外随葬品较少的普通墓地对比鲜明,说明当时的社会阶级分化已经相当明显。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距今约5000年,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进入了文明社会。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2016版)

【示例】

观点:良渚古城规模宏大。

阐释:良渚古城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 内城长1900 米,宽1700米,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外城面积约630万平方米。古城北面丘陵地带一个延绵20余千米的外围水利系统,影响面积达100 平方千米,这是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综上所述,从良渚古城的面积大小和影响范围可见,良渚古城的规模宏大。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