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滨州市联考七校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材料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学礼,无以立”。
材料二: 他生活在战国末期,是荀子的学生,他强调“法治”并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理论。
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如儒、法、道、墨等,他们著书讲学,互相论战,出现了学术上的繁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
材料一:道之以政(政令),齐之以刑(刑罚),民免而无耻(百姓能避免犯罪,但不能懂得犯罪可耻的道理);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并且知道如何遵守规矩)。——《论语·为政》
材料二:孔子周游于诸朝廷之间,希望寻得一位统治者,能采纳他关于理想政治的见解。……但他对(当时)实际政治的影响实在微不足道……但是,它们最终还是流行开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儒家伦理道德在实践中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病态灵魂的扭曲的人,为君主专制主义提供了最基本的社会条件,其最终归宿仍然不免是虚伪和“吃人”……
——刘泽华、张分田《论儒家的理想国》
材料四:孔子为儒家构建了一个体大思精的政治伦理思想体系,具有普遍的永恒的价值,影响之深远,是中国任何一个思想家或学派所无法比拟的。
——樊树志《国史概要》
请回答: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