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6-2017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外国语学校八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构建知识结构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下面是某同学编制的知识结构示意图,他学习的主题是( )
材料一:“他们想通过努力,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共使,无人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材料二:“他们注重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制造船炮,镇压人民,维护封建统治。”
材料三:“他们要求民权,发展资本主义,认为‘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材料四:“他们提出‘扶清灭洋’口号,鲜明地表达了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但同时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对它抱有幻想。”
一、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20
二、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24
三、戊戌变法……..........................28
四、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32
材料一: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自强”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代化的这辆列车。
——摘编自汪林茂《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
材料二 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宣告封建地主阶级自救运动的破产,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凭引进外国器物已不能挽救民族危机。于是,康有为、孙中山等人相继领导了谋求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的政治变革运动。
——摘编自郑师渠《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针对辛亥革命后中国民主政治试验的失败,针对群众思想蒙昧落后,反对专制和迷信盲从,鼓吹个性解放,反对封建礼教。这场运动的另一项主要内容是……实行文学革命,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如果没有白话文的流行,外国的新概念、新思想便无法比较准确地译成中文,介绍给国人并为国人所理解。
——摘编自章百家《在历史转折关头》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