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6-2017学年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选修)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A | 向两份蛋白质溶液中分别滴加饱和NaCl 溶液和CuSO4溶液 | 均有固体析出 | 蛋白质均发生变性 |
B | 淀粉溶液和稀H2SO4混合加热后,再加新制的Cu(OH)2悬浊液煮沸 | 无砖红色沉淀产生 | 淀粉未水解 |
C | 向苯酚浓溶液中滴入溴水,振荡 | 无白色沉淀产生 | 苯酚与溴水不反应 |
D | 将乙醇和浓硫酸共热至170℃后,将生成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 | KMnO4溶液褪色 | 不能证明乙烯能使KMnO4溶液褪色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法 |
A | 分离水和酒精 | 分液 |
B | 从食盐水中获得食盐 | 过滤 |
C | 将海水淡化为可饮用水 | 蒸馏 |
D | 除去碳酸氢钠固体中的碳酸钠 | 加热 |
选项 | 实验操作 | 现象 | 解释或结论 |
A | 充分吸收了Na2SiO3 饱和溶液的小木条,沥干后放在酒精灯外焰加热 | 小木条不燃烧 | Na2SiO3 可作防火剂 |
B | 将H2 在充满Cl2 的集气瓶中燃烧 | 集气瓶口上方有白烟生成 | H2、Cl2 化合生成HCl |
C | 将SO2 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 | 溶液褪色 | SO2 具有漂白性 |
D | 用分别蘸有浓盐酸和浓氨水的玻璃棒相互靠近 | 冒白烟 | NH3 具有还原性 |
选项 | 实验操作和现象 | 结论 |
A | 向K2MnO4溶液(墨绿色)中加入醋酸,溶液逐渐变为紫色且有黑色沉淀 | 醋酸具有氧化性 |
B | 向Fe(NO3)2溶液中滴入HI和淀粉混合溶液,溶液变蓝 | 氧化性:Fe2+>I2 |
C | 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 , 溶液变浑浊 | 结合H+能力: C6H5O->CO32- >HCO3- |
D | 将K2CrO4滴入AgNO3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再滴加相同浓度的Na2S溶液,沉淀由红棕色转化为黑色 | Ksp(Ag2CrO4)>Ksp(Ag2S)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