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填空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器材】:一个能发声的电子铃,一个鞋盒,待比较的材料(棉布、报纸、塑料布、泡沫塑料及其它材料)、一把长卷尺.
【步骤】:小明先将衣服包好电子铃,放入盒内,让其发声.再安排一位同学远离盒子直到听不到铃声时为止,用卷尺测出同学到盒子的距离.换用其它材料完成上述步骤.
【提问】:①小明是通过 来比较材料隔声性能的.这种方法叫 .
②小芳认为:比较的时候,远离的方向要相同,因为风向不同会影响声音的传播(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请你想一想,还要保持哪些因素相同呢?写出两个: 、 .
器材:电源(电源电压4.5V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0﹣20Ω)、定值电阻5Ω,10Ω,15Ω,20Ω,25Ω,30Ω各一只、电压表(0﹣3V)、电流表(0﹣0.6A)、开关一个、导线若干.依据如图丙所示电路,甲组同学选择:保持电阻R两端电压U=3V不变,记录了六组数据,如甲表所示;乙组同学选择:保持电阻R两端电压U´=1.5V不变,记录了六组数据,如乙表所示.老师看完两组同学记录的数据,断定:有一组学生的一些实验数据是没经过实验,而是通过电流与电阻成反比,直接填在表格中的.你认为是{#blank#}3{#/blank#}组同学的实验数据有造假的成分.主要理由是{#blank#}4{#/blank#}.
甲表:U=3V
电阻/Ω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电流/A | 0.60 | 0.30 | 0.20 | 0.16 | 0.12 | 0.10 |
乙表:U´=1.5V
电阻/Ω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电流/A | 0.30 | 0.15 | 0.10 | 0.075 | 0.06 | 0.05 |
序号 | 小组 | 容器中液体的密度 r(´103千克/米3) | 圆柱体的质量 m(千克) | 圆柱体的底面积 S(´10-2米2) | 深度h (米) |
1 | 甲 | 0.8 | 0.06 | 0.05 | 0.15 |
2 | 0.8 | 0.12 | 0.06 | 0.25 | |
3 | 0.8 | 0.12 | 0.05 | 0.30 | |
4 | 乙 | 1.0 | 0.12 | 0.06 | 0.20 |
5 | 1.0 | 0.25 | 0.10 | 0.25 | |
6 | 1.0 | 0.30 | 0.10 | 0.30 | |
7 | 丙 | 1.2 | 0.12 | 0.10 | 0.10 |
8 | 1.2 | 0.12 | 0.05 | 0.20 | |
9 | 1.2 | 0.30 | 0.10 | 0.25 |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3(或5与6或7与9)的实验数据及相关条件,他们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是:漂浮在液面上的圆柱体,圆柱体底面积S和液体密度r相同时,{#blank#}1{#/blank#}。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与3(或7与8)的实验数据及相关条件,他们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是:漂浮在液面上的圆柱体,{#blank#}2{#/blank#}。
③分析比较实验序号{#blank#}3{#/blank#}的实验数据及相关条件,他们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是:漂浮在液面上的圆柱体,圆柱体的质量m和底面积S相同,液体密度r越大,圆柱体的底部到液面的深度h
越小。
④三个小组的同学对表格中的数据计算之后,进一步综合归纳结论,
a分析比较实验数据2、5与9或3与6或4与8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漂浮在液面上的圆柱体,{#blank#}4{#/blank#},圆柱体的底部到液面的深度h相同。
b分析比较实验数据2、5与9和3与6和4与8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漂浮在液面上的圆柱体,{#blank#}5{#/blank#}。
⑤通过上述研究的过程,同学们明白了驳船载重小并且底部设计比较宽大,主要是为了减少{#blank#}6{#/blank#},避免搁浅的发生。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