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2016-2017学年山西太原五中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江革,字休映,济阳考城人也。父柔之,齐尚书仓部郎。革幼而聪敏,早有才思,六岁便解属文。柔之深加赏器,曰:“此儿必兴吾门。”九岁丁父艰,与弟观同生,少孤贫,傍无师友,兄弟自相训勖,读书精力不倦。十六丧母,以孝闻。服阕 , 与观俱诣太学 , 补国子生,举高第。齐中书郎王融、吏部谢朓相钦重。朓尝雪夜造访,见革弊絮单席,耽学不倦,嗟叹久之,乃脱所著襦遗弱冠举南徐州秀才。

    中兴元年,高祖入石头城,时吴兴太守袁昂据郡距义师,乃使革制书与昂,于坐立成,辞义典雅,高祖深赏叹之,令与徐勉同掌书记。出为云麾晋安王长史、寻阳太守,以清严为百城所惮。时少王行事多倾意于签帅,革以正直自居,不与签帅等同坐。俄迁左光禄大夫、御史中丞,弹奏豪权,一无所避。

    时武陵王在东州颇自骄纵上召革面敕曰武陵王年少臧盾性弱不能匡正欲以卿代为行事非卿不可不得有辞。折冲将军、东中郎武陵王长史、会稽郡丞。至镇,惟资公俸,食不兼味。郡境殷广,辞讼日数百,革分判辨析,曾无疑滞。功必赏,过必罚,民安吏畏,百城震恐。琅邪王骞为山阴令,赃货狼藉 , 望风自解。府王惮之,遂雅相钦重。每至侍宴,言论必《诗》、《书》,王因此耽学好文。典签沈炽文以王所制诗呈高祖,高祖谓仆射徐勉曰:“江革果能称职。”寻监吴郡。于时境内荒俭,劫盗公行。革至郡,惟有公给仗身二十人,百姓皆惧不能静寇。革乃广施恩抚,明行制令,盗贼静息,民吏安之。

    革性强直,每至朝宴,恒有褒贬,以此为权势所疾,乃谢病还家。大同元年卒。革历官八府长史,四王行事,傍无姬侍,家壁立,世以此高之。

(节选自《梁书·列传第三十》,有删改)

【注】①臧盾:人名。②仗身:帝王或高官的随身卫士。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革幼而聪敏,早有才思,六岁便解属文  属文:写文章 B、齐中书郎王融、吏部谢朓相钦重      雅:平素,向来 C、琅邪王骞为山阴令,赃货狼藉          狼藉:纵横散乱 D、壁立,世以此高之                徒:只,仅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见革弊絮单席,耽学不倦  可以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者 B、乃脱所著襦遗            臣壮也,犹不如人 C、令与徐勉同掌书记        项王即日留沛公与饮 D、言论必《诗》、《书》      具沛公言报项王
(3)、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武陵王在东州/颇自骄纵/上召革面敕曰/武陵王年少/臧盾性弱/不能匡正/欲以卿代为行事/非卿不可/不得有辞/ B、时武陵王在东州/颇自骄纵上/召革面敕曰/武陵王年少/臧盾性弱/不能匡正/欲以卿代/为行事非/卿不可/不得有辞/ C、时武陵王在东州/颇自骄纵/上召革面敕曰/武陵王年少臧盾/性弱不能匡正/欲以卿代为行事/非卿不可/不得有辞/ D、时武陵王在东州/颇自骄纵上/召革面敕曰/武陵王年/少臧盾/性弱/不能匡正/欲以卿代/为行事/非卿不可/不得有辞/
(4)、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服阕”是指守丧期满除服,“阕”是终了的意思。母亲去世后,江革服丧完毕,与弟弟江观一同去太学读书。 B、“太学”是我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与现在的大学相比,虽然形式上有许多不同,其实质和培养目标是一样的。 C、我国古时候,男子二十岁时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后世常用“弱冠”泛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D、“除”的本义是台阶,通过台阶能够步步登高,古代也用“除”来表示任命官职,如除拜、除授等。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革幼年就很聪敏,很早就有才能和情思,受到父亲的赏识,并且勤勉好学,王融、谢朓对他非常敬重。 B、江革才思敏捷,文采出众,深受梁高祖萧衍的赏识和器重,被梁高祖安排与徐勉“同掌书记”,共同处理公务。 C、江革为官清严,众多官员对他颇为忌惮,他担任左光禄大夫、御史中丞时,秉公执法,弹劾豪门权贵,毫不避讳。 D、江革性格刚直,朝宴时常有批评的话,因而被权贵憎恨,加以诬陷,他只好称病返乡。他因为官清廉受到世人敬重。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九岁丁父艰,与弟观同生,少孤贫,傍无师友,兄弟自相训勖,读书精力不倦。

②革乃广施恩抚,明行制令,盗贼静息,民吏安之。

举一反三
文言文阅读

上韩魏公书

苏轼

    轼再拜。近得秦中故人书,报进士董传三月中病死。轼往岁官岐下,始识传,至今七八年,知之熟矣。其为人,不通晓世事,然酷嗜读书。其文字萧然有出尘之姿,至诗与楚词,则求之于世可与传比者,不过数人。此固不待轼言,公自知之。然传尝望公不为力致一官,轼私心以为公非有所爱也,知传所禀赋至薄,不任官耳。今年正月,轼过岐下,而传居丧二曲①,使人问讯其家,而传径至长安,见轼于传舍,道其饥寒穷苦之状,以为几死者数矣,赖公而存。“又且荐我于朝。吾平生无妻,近有彭驾部者,闻公荐我,许嫁我其妹。若免丧得一官,又且有妻,不虚作一世人,皆公之赐。”轼即为传喜,且私忧之。此二事,生人之常理,而在传则为非常之福,恐不能就。今传果死,悲夫。书生之穷薄至于如此其极耶夫传之才器固不通于世用然譬之象犀珠玉虽无补于饥寒要不可使在涂泥中此公所以终荐传也。今父子暴骨僧寺中,孀母弱弟,自谋口腹不暇,决不能葬。轼与之故旧在京师都数人,相与出钱赙其家,而气力微薄,不能有所济,甚可悯也。公若犹怜之,不敢望其他,度可以葬传者足矣。陈绎学士,当往泾州,而宋迪度支在岐下,公若有以赐之,轼且敛众人之赙,并以予陈而致之宋,使葬之,有余,以予其家。传平生所为文,当使人就其家取之,若获,当献诸公。干冒左右,无任战越。

【注】①二曲:地名,在陕西省。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爱菊说

【元】戴良

    鄞有高世之士曰骆先生以大,貌严而气刚,行峻而言直,学广而闻多。落落不与世俗相俯仰,一语之不合,一事之不谐,则望望而去,终其身不齿。以故世之士子,鲜有当乎其意,辱与为忘形交者。然独视菊如贤友朋。

    每岁即小斋之外,罗植数百本。春而锄夏而灌秋编其干而屏列之当天气始肃寒英盛开披鹤氅衣戴折角巾携九节杖巡行圃中。见夫幽姿劝质,凌厉风霜,则思淬厉节操,处艰瘁而不屈。见夫黄而不杂,得土之中,则思正色独立,使君子有所敬,而小人有所畏。见夫早培晚盛,不竞不争,则思居谦处让,退可以无咎,而进为有悔。见夫味甘而气馨,品高而性介,则思蓄用以待时,洁身而处俗,不与黄茅白苇俱出于斯世。凡是数者,一或不类于是菊,又为之徘徊花下,仰而视,俯而思,且愧而且责。必也物我两忘,彼此无间,然后与之曹处乎轩窗寂寞之滨,并驱乎草木摇落之际。若相磋以道,相错以德,不自知其情之孚而身之化也。夫如是,则菊也,先生也,真所谓贤友朋也。

    菊有贤友朋之象,而先生犹爱之如此,况世之贤士子乎?是故无贤士子则已,有则必为先生之所爱,如爱斯菊矣。先生爱贤之心,岂果有异于爱菊之心乎?呜呼!菊不能以自贤,惟先生能贤之。士子不能自知其不贤,惟先生能知之。贤也吾其爱,不贤也吾其弃。呜呼!安得贤如是菊、陶姓而潜名者,与之论先生之交际哉!

(选自《全元文•卷一六三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以文无害为沛主吏掾。高祖为布衣时,何数以吏事护高祖。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关中事计户口转漕给军,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上以此专属任何关中事。汉三年,汉王与项羽相距京索之间,上数使使劳苦丞相。鲍生谓丞相曰:“王有疑君心也。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于是何从其计,汉王大悦。汉五年,既定天下,论功行封。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酇侯,所食邑多。汉十一年,陈豨反,高祖自将,至邯郸。未罢,淮阴侯谋反关中,吕后用萧何计,诛淮阴侯。汉十二年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客有说相国曰:“君灭族不久矣。上所为数问君者,畏君倾动关中。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贷以自污?上心乃安。”于是相国从其计,上乃大说。上罢布军归,民道遮行上书,言相国贱强买民田宅数千万。上至,相国谒。上笑曰:“夫相国乃利民!”民所上书皆以与相国,曰:“君自谢民。”何素不与曹参相能,及何病,孝惠自临视相国病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何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回:“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孝惠二年,相国何卒,谥为文终侯。

(节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

阅读下面一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项梁至定陶,再破秦军,项羽等又斩李由,益轻秦,有骄色。宋义谏项梁曰:“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今卒少惰矣,秦兵日益,臣为君畏之。”项梁弗听。宋义使于齐。道遇齐使者高陵君显,曰:“公将见武信君乎?臣论武信君军必败。公徐行即免死,疾行则及祸。”秦果悉起兵益章邯,击楚军,大破之定陶,项梁死。章邯令王离、涉间围巨鹿,章邯军其南,筑甬道而输之粟。
高陵君显见楚王曰:“宋义论武信君之军必败,军果败。兵未战而先见败征,此可谓知兵矣。”王乃置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诸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巨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宋义曰:“不然。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天寒大雨,士卒冻饥。项羽曰:“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夫强秦攻赵,必举。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后项羽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当是时,诸将皆慑服。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使人杀宋义子。怀王因使项羽为上将军。
项羽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将救巨鹿。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 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与秦军遇,九战,大破之,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 , 无不膝行而前。项羽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有删改)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生所谓“立言”者,是也;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抑不知生之志:胜于人而取于人邪?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邪?蕲胜于人而取于人,则固胜于人而可取于人矣!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抑又有难者。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虽然,学之二十余年矣。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处若忘,行若遗,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如是者亦有年,犹不改。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而务去之,乃徐有得也。

    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来矣。其观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如是者亦有年,然后浩乎其沛然矣。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后肆焉。虽然,不可以不养也。行之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

    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虽如是,其敢自谓几于成乎?虽几于成,其用于人也奚取焉?虽然,待用于人者,其于器邪?用与属诸人。君子则不然。处心有道,行己有方,用则施诸人,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如是者,其亦足乐乎?其无足乐也?

    有志乎古者希矣,志乎古必遗乎今。吾诚乐而悲之。亟称其人,所以劝之,非敢褒其可褒而贬其可贬也。问于愈者多矣,念生之言不志乎利,聊相为言之。愈白。

(节选自韩愈《答李翊书》)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