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5-2016学年江苏昆山市太仓市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

(一)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拄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胃,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二)

      有鹦鹉飞集他山,山中禽兽皆相爱。鹦鹉自念,此山虽乐,然非吾久居之地,遂去。后数月,山中大火。鹦鹉遥见,遂入水濡羽,飞而洒之。天神言:“汝虽有志意,何足云也?”对曰:“虽知不能救,然吾尝居是山,禽兽善待,皆为兄弟,不忍见耳。”天神嘉其义,即为灭火。

    【注】①集:栖息。②居:停留。③濡,沾湿。④足:值得。⑤嘉:赞许,夸奖。

(1)、下面哪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不相同?

A、        呀然惊(《幼时记趣》)    B、觉无异者  而以天下事为己任(《赵普》) C、月      上植果子松棵(《于园》)  D、为兄弟    人伏其精练(《梵天寺木塔》)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以为且噬己也。

②然吾尝居是山。

(3)、简要分析下面句子中加横线的词分别表现了老虎和鹦鹉怎样的心理。

①因跳踉大㘎,断其喂,尽其肉,去。

②鹦鹉遥见,入水濡羽,飞而洒之。

(4)、天神为什么认为鹦鹉不值得去救火?鹦鹉为什么明知不能救,还要“入水濡羽,飞而洒之”?请用自己的话简述理由。

(5)、故事(二)以“天神嘉其义,即为灭火”结局,有什么妙处?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小题。

[甲] 记承天寺夜游

[宋]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  米芾与苏轼对饮挥毫

[清]余怀

元祐①末,米芾知雍丘县,子瞻自扬州召还京,米乃具饭。既至,则对设长案。各以精笔、佳墨、妙纸三百列其上,而置馔②于旁。子瞻见之,大笑就座。每酒一行③,即展纸共作字。二小吏磨墨,几不能供。薄暮,酒行既终,纸亦书尽,更相易携去。

(节选自《东山谈苑》)

[丙] 游沙湖④

[宋]苏轼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

(选自苏轼《东坡志林》)

【注释】①元祐:宋哲宗年号。②馔(zhuàn):饮食。③一行:一回。④《游沙湖》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贬居黄州时写的一篇随笔小品。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