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5-2016学年吉林通化七中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课内文言文阅读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本文的作者是东晋时期著名诗人

(2)、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便还家

②屋舍俨然

(3)、文章第一段用生动的笔墨描写桃花林的美丽景色,用自己的语言将这种美丽景色描绘出来。

(4)、作者生活的时代战乱频繁,民不聊生,但在他的心中藏着一幅美妙的图景。作者以此寄托他怎样的政治理想?

(5)、陆游在《游山西村》中书写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文中“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表达了同样的意思。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示?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故事两则

    【甲】向有友人馈朱鲫于孙公子禹年 , 家无慧仆,以老佣往。及门,倾水出鱼,索盘而进之。及达主所,鱼已枯毙。公子笑而不言,以酒犒佣,即烹鱼以飨。既归,主人问:“公子得鱼,颇欢慰否?”答曰:“欢甚。”问:“何以知之?”曰:“公子见鱼便欣然有笑容,立命赐酒,且烹数尾以犒小人。”主人骇甚,自念所赠颇不粗劣,何至烹赐下人。因责之曰:“必汝蠢顽无礼,故公子迁怒耳。”佣扬手力辩曰:“我固陋拙,遂以为非人也!登公子门,小心如许,犹恶筲斗不文 , 敬索盘出,一一匀排而后进之,有何不周详也?”主人骂而遣之。

    【乙】灵隐寺僧某,以茶得名,铛臼皆精。然所蓄茶有数等,恒视客之贵贱以为烹献;其最上者,非贵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甚恭,出佳茶,手自烹进,冀得称誉。贵官默然。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饮已将尽,并无赞语。僧急不能待,鞠躬曰:“茶何如?”贵官执盏一拱曰:“甚热。”

    (蒲松龄《聊斋志异》)

【注释】①朱鲫:红鲫鱼,一种名贵的观赏鱼。②孙公子禹年:孙禹年,淄川人,清代顺治年间兵部尚书之子。③飨:用酒食款待。④非人:不懂事理的人。⑤筲斗(shāo dǒu)不文:用小水桶盛着鱼,不够体面。筲斗,小水桶。⑥铛臼(chēng jiù):煮茶用具。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孟子·告子上》)

【乙】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宸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节选自《后汉书·杨震列传》)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在《永州八记》中,有一篇文章体现了他被贬后从抑郁到释然的心路历程,我们一起来解读吧!

始得西山宴游记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隟注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注16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注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柳宗元《柳河东集》

【注释】

①修人:同戮人,受过刑辱的人,罪人。作者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故自称修人。②:指空闲时间。③踞:像簸箕一样地蹲坐着。④呀然:高山深邃的样子。呀然承高,洼然承下。⑤培:小土堆。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