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填空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2016年上海市黄埔区中考物理模拟试卷(3月份)
在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实验中:
(1)为了探究电热器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关系,小明设计了甲图装置,在烧瓶内安装一根电阻丝,并插入一支温度计,通过比较烧瓶内液体的温度变化,来判断相同时间内不同电流产生的热量多少,这种研究方法叫{#blank#}1{#/blank#} .若他想让烧瓶内液体在短时间内温度变化更明显,应选用{#blank#}2{#/blank#} (选填“煤油”或“水”).
(2)小明先测量烧瓶内液体的温度后,闭合开关,通电30s再测量烧瓶内液体的温度,得到温度的升高量填入表中;然后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改变电流大小,重复上述操作,获得第二组数据(见表).
实验次数 | 电流/A | 通电时间/s | 电阻/Ω | 温度升高量/℃ |
1 | 0.3 | 30 | 10 | 1.5 |
2 | 0.6 | 30 | 10 | 6.0 |
由此得出:同一导体,在通电时间相等时,电流越大,其产生的热量{#blank#}3{#/blank#} .
(3)若要探究电热器产生热量与电阻的关系,应保持电流和通电时间相等,同时选择乙图中{#blank#}4{#/blank#} (选填“A”或“B”)烧瓶与甲图中的烧瓶{#blank#}5{#/blank#} (选填“串联”或“并联”).
①小敏猜想:可能由秋千的绳长决定;
②小颖猜想:可能由人与秋千坐垫的总质量决定;
③小青猜想:可能由秋千摆动幅度(摆动中人离开中心的最大距离)决定。
于是进行了如图2实验,一根细绳一端拴一小球,一端固定,让小球自由往返摆动,并记录数据在下表中。
实验序号 | 小球到固定点距离L(摆长)/米 | 小球质量m(克) | 摆动幅度s(米) | 小球往返摆动20次的时间/秒 | 摆动周期(秒) |
1 | 0.7 | 20 | 0.05 | 34 | {#blank#}1{#/blank#} |
2 | 1.0 | 20 | 0.08 | 40 | {#blank#}2{#/blank#} |
3 | 1.0 | 30 | 0.05 | 40 | {#blank#}3{#/blank#} |
4 | 1.0 | 30 | 0.08 | 40 | {#blank#}4{#/blank#} |
5 | 1.3 | 20 | 0.05 | 46 | {#blank#}5{#/blank#}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计算表格最后一列数据补全;
(2)要完成上述实验,除如图器材外,还必需的实验器材是:天平、{#blank#}6{#/blank#}、{#blank#}7{#/blank#};
(3)分析比较实验次数3和4可得:当{#blank#}8{#/blank#}和{#blank#}9{#/blank#}不变时,摆动周期与{#blank#}10{#/blank#}无关;
(4)分析比较实验次数2和4可得:{#blank#}11{#/blank#};
(5)分析比较实验次数1和5可得:{#blank#}12{#/blank#};
(6)本次实验探究过程中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blank#}13{#/blank#}。
试题篮